第17章 省赛 30(1 / 2)

程锐志担任江宁省省级赛事的举重项目解说已经十几年了,历经了五六届省运动会。

在举重解说上面,如果他说自己是第二,那么省内应该是没有人出来说第一。

又是一年的省赛,他跟往常一样提前了近一个小时就来到了省体育馆。

这是他的习惯,他总是喜欢早一点过来,提前看看运动员们的状态,也是满足自己一个小小的爱好,那就是提前“押宝”。

当然这个爱好他从未告诉过任何人。

来到比赛后台,已经到了四名选手,有两名已经是“老熟人”了。

两位运动员正在热身,不时和教练交流几句,看到程锐志过来都纷纷停下来和他点头致意。

霍香参加过四届的省赛,8年前第一次参加省赛的时候给程锐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可惜在第一届以后的一次日常训练中伤了腰,这几年一直都饱受腰伤的困扰,竞技水平有很大的下滑,不过她的态度永远是最好的,这么多年了,比赛前她永远都是第一个到场,第一个开始热身。

程锐志看到这位23岁的老将,心中不免有些唏嘘,有些运动员不缺努力,更不缺心性,只是差了一些运气和天赋,离巅峰只差一点点,也就是这一点点,注定这辈子只能是一个普通的运动员了。

霍香看到程锐志过来,没有停下手上的训练,只是微微偏头微笑了一下。

虽然没有怎么深入交流过,但互相也都算是熟人了,没必要再上去答话,有这个寒暄的时间不如抓紧时间热身。

另外一位省赛的半个“老将”丁康康一看到程锐志过来就眼前一亮,放下手里的保温杯就走了过来和程锐志攀谈起来。

“程老师今天也来这么早?”丁康康热情地微笑着问。

程锐志回了一个微笑,点了点头,丁康康去年第一次参赛就拿到了第五名,是很不错的潜力选手,今年清河市就报了一个名额,看来对她很有自信。

程锐志和丁康康聊了两句,眼神就不自觉地飘到了角落的两个人身上。

两个人穿着红色的举重队服,背后印着“柳江”,正背对着他,在角落做着拉伸。

妙意和杨婷芳还没感受到身后的视线,正在专心致志地做热身。

“我好困啊,我真怕今天比赛的时候太困了把杠铃砸脚上了。”

妙意无奈:“你昨晚翻身翻到半夜,搞得我也没睡着。”

杨婷芳不知道是不是昨晚太过兴奋,一直翻来覆去的,声响还有点大,搞的妙意也没睡好,到后半夜才迷迷糊糊地睡了一会。

杨婷芳吐了吐舌头,又开始帮妙意纠正起动作。

看着还是一团孩子气的两个人,程锐志笑着摇了摇头。

柳江这几年也是人才凋敝,别的项目还好说,举重这一项已经多年没有在省赛上得过奖牌了。

去年他记得柳江好像有个临上场了最后居然要弃赛的选手,最后闹得还挺大的。

看这两个孩子年龄实在小,估计这次也是送来锻炼的。

还有两个选手没来,他翻了一下手里的赛程安排,一个张玲,一个杨庆梅,都是昌口市的选手,一个是去年的银牌,一个是今年的新参赛的小将,昌口是每年举重的夺冠大市,今年不出意外冠军也就是这两个人中的一个了。

今年也是没什么悬念的一届,虽然不能说比赛不精彩,但也失去了一些悬念和转折。

这么想着,他就撩开了后台的帘子走了出去。

刚走出去,迎面碰上了昌口的领队和队员正往里走。

“哎哟,程老师,您还是来这么早。”昌口的举重教练兼领队姓王,平时很会讲话,业务水平也不错,有事没事就会找教练组“交流经验”,不过程锐志和每个队的教练的关系都一般般,他不太喜欢这样。

程锐志没什么表情点了点头,领队身后的两个小姑娘也跟着他一起小声喊了一句程老师好。

张玲看起来神情有些淡漠,可能是对自己夺冠很有信心,所以脸上没看出什么紧张和不安的情绪。

旁边的杨庆梅虽然已经18岁了,但是她今年才第一次参加省赛,从进门开始就转着眼珠四处打量,眼睛里都是好奇和兴奋。

短暂的接触过后,运动员就开始了称重。

妙意她们年纪本来就小,再加上身高还在发育阶段,不用减重就能参加比赛。

而其他的参赛队员里,最小的是丁康康,也已经比妙意她们大了两岁,已经是要在赛前减重了,减重还是相当痛苦的,最重要的是痛苦还是其次,如果减下来但是消耗了太多体力,会极大地影响比赛的发挥。

几个选手开始排队称重,一个小时后,称重结束,所有人都通过了。

通过后,所有人开始抽签,要重量。

谢春刚去打了一大杯保温瓶的水,看到妙意和杨婷芳已经站在那里准备抽签和报重量,赶紧放下水瓶走过来。

“你们俩就按我说的先填好,抽签结果先不用管。”

谢春给二人制定的计划很明确,妙意是一定要冲金的,所以第一次试举的重量要高。

而杨婷芳没有冲奖牌的压力,但是为了避免妙意在试举中发挥失常,杨婷芳要的重量并不比妙意轻了多少,仅仅五公斤的差距,也是为了保证此次的比赛能获得一个保底的奖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