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天山云顶 84(2 / 2)

“呼吸性酸中毒??”杨牧一脸疑惑。

“人体在受寒初期,神经―□□的调节作用会使得人体发生保温反应。”顾原淡淡的说到:“这种反应会使骨骼肌收缩产热,以弥补热量的散失,而收缩的能量来源就是糖原,这个过程中,胰岛素分泌减少,体温降至28摄氏度左右时,人体丧失大部分功能,生命停止后,用来产热的葡萄糖就游离在了血液中,因此血糖会升高。”

“原来是这样!”杨牧激动地说道:“我这就让人把两份血液送去化验!”

几个小时后,化验结果出来了。

前两名死者血液中的血糖都超过了正常值,这一点验证了顾原的猜想。

警局办公室里,顾原果断的拿起了黑色马克笔,在白板上写下了四个字【疲劳冻死】

对于这个结论,一开始他也有疑虑,但在检查过命案现场后,这是最有可能的结论。

顾原解释道:“高强度运动、大量散热、能量补充不及时、保温措施不够,这些情况会导致热量的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人类的体温就会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当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至35℃以下时,机体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最后导致心肺功能衰竭死亡。

也就是说,疲劳冻死发生时,周围的环境不一定是极度寒冷的状态。假设死者死前发生过剧烈运动,身体处于疲劳状态,加之所处的环境空气流动大,能不断的带走身体热量,使得散热大于产热,人体核心区温度就会不断下降,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就会发生疲劳冻死。”

听完顾原的分析,杨牧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他不得不佩服这位法医的判断和推理能力,与此同时,他的脑子里闪过很多关于前两起案子的细节。

他记得,发现前两具尸体的时候,房间里的温度都很高,应该到了30度左右,暖气开得很足,空调制热也开着,现在一想,倒是非常可疑!

凶手很可能故意调高室内温度,混淆视听,遮掩杀人手法,可是监控并没有拍到死亡时间内有人进入房间,凶手是怎么控制现场温度杀人的?

难道是远程遥控?

想到这里,杨牧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难怪墨老师一开始就在追问他有关于空调遥控器的事,难道他们那个时候就已经猜到了?!

“墨老师,那个遥控器到底有没有问题?”杨牧转头问墨临。

“我们在遥控器的电池里发现了一块电路板,你们可以让人好好检查一下,或许上面留有凶手的指纹。”

杨牧有些愣住了,没想到凶手竟然会把电子元件藏在电池里,他更纳闷的是,他们怎么就发现了!

看着墨临递来的物证袋,杨牧只觉得惊讶,这么小个电子元件,竟然能被藏在一节小小的七号电池里!

电子元件的分析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和他们推测的一样,这的确是一块接收远程信号的电路板,不仅能够操控次声波发射器,还能远程调控酒店的空调和暖气温度。

不过遗憾的是,无论是电子元件还是次声波发射器上都没有找到人类的指纹,足以见得,凶手是个非常谨慎的人。

另一旁,杨牧梳理着整个案子的脉络,困扰了他们一个月的离奇死亡案件,竟然就是靠这种元件远程控制制造出来的!

他已经明白了凶手大致的杀人手法,但还有一些事没想明白:“为什么两名死者死前都泡在浴缸里?难道这也是凶手能够控制的吗?”

“凶手无法控制他们,但他可以监视他们的行为,然后控制次声波发射器和室内的温度,浴缸面前的那面镜子,就是凶手监视死者的工具,除此之外,他还需要一台无人机再能实施计划。”

顾原向大家演示了凶手如何通过无人机和镜子监视屋子里的人。

“浴室的镜面做了防雾处理,如果有人在浴缸里泡澡,通过镜面反射后,从酒店以外的某个角度是能够看到洗澡人的,一般人看不到,需要借助外物。

无人机可以飞到指定的位置,利用摄像头返回画面,这样凶手就能知道是否有人在浴缸里泡澡,在确定有人泡澡后,凶手便可以启动次声波发射器,利用低频率的次声波让泡澡人的昏迷,之后远程操控地暖和空调,令室内温度迅速下降,并利用空调吹出的冷风和浴室湿度的优势,制造出失温现场,让死者在昏迷的状态下发生失温死亡。

凶手不用踏入酒店,就能杀人于无形,设计很巧妙,但任何一个环节出错,杀人计划就可能无法完成。”

杨牧觉得顾原说得有道理。凶手需要将设备提前安装好,还要确保要杀的人入住那间屋子,并在对方泡澡的时候执行计划……他需要长时间的监视,这一套计划下来,很可能会路出马脚。

杨牧:“马上彻查接触过天山云顶的所有装修工人!另外,调取酒店周边的监控,寻找案发时操控无人机的可疑人员!”

杨牧刚说完,手机就响起了震动,是墨临发来的Excel表格。

墨临:“天山云顶的近两年的装修记录表发给你了,上面有工人的身份证信息,你们可以挨个排查。”

杨牧一声令下,整个警察局都忙碌了起来,现在大家都很有信心抓住凶手,不再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

【作者有话说】

月底是有点忙的,这里给大家跪键盘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