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三大罪(2 / 2)

“兄长,你错就错在志大才疏。”信重深吸一口气,随即列举了武田信丰的“三大罪”。

“首先,你不顾本家现状,坚持向幕府频繁献金,以换取将军对你的口头支持,此举造成本家财政日益困窘,百姓苦不堪言,其罪一;

其次,你耗费重金收买尼子家,妄想恢复本家在安艺地方的势力,结果血本无归,造成本家财政更加拮据,其罪二;

此外,你推行‘赖母子’政策,造成国内寺社、商人势力不满,一揆此起彼伏,其罪三。

上述三条,难道还不够让你清醒么?”

为了应对今天这种局面,信重也是下了些功夫准备的。

这第一条罪名,源自若狭武田氏的立国之本——即与幕府、管领乃至近畿强力大名保持密切联系,以获取外界强力的支持。

这一惯例,在“应仁之乱”前确实有效,武田氏也多次借助幕府的力量平定了国内的叛乱。但随着幕府、管领实力的衰弱,继续秉持这种政策,最终只会造成武田氏入不敷出,财政困难。

这第二条罪名,就说来话长了,涉及到了若狭武田氏和安艺武田氏之间的纠葛。

简单说来,安艺武田氏的家督武田信荣,跑到了若狭担任了若狭守护,创立了若狭武田氏,并一度担任安艺、若狭两国的守护,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安艺武田氏虽然出现的早,但应该算是若狭武田氏的分家。

后来,若狭武田氏因故失去了安艺守护一职,虽说后来又通过幕府的关系,获得了安艺国内安南、佐东、山县、安北四郡“郡主”(分郡守护)之职,但彼时已经是有名无实,安艺武田氏也逐渐剥离出来,若狭武田氏在安艺的影响力名存实亡。

因此,为了恢复对安艺武田氏、乃至安艺四郡的影响力,武田信丰耗费巨资讨好中国地方的强力大名尼子晴久,可老奸巨猾的后者怎会允许自己肘腋之下出现其他不臣服于自己的势力?当武田信丰发现被尼子氏玩弄了时为时已晚,花出去的钱全都打了水漂。

这第三条罪名,就连信重也忍不住称呼武田信丰一声“天才经理人”。

财政亏空导致武田信丰没有能力给家臣发放俸禄,他也因此独辟蹊径,想到了一个“天才”的计划——“赖母子”。

所谓“赖母子”,是当时流行于民间的一种互助金融机制。参与的成员会各自贡献一部分的米粮,收齐后交给第一位使用,待到下一次,依序由另外一位领取。这在当时是小商人借贷援助穷困者的金融政策,或是寺社等为了筹措建设经费采取的敛财方式。

武田信丰便是借助这种机制,以统治者的名义,要求若狭国内的寺社、商人凑齐了一千石米,武田氏再将此作为俸禄分发给家臣。

谁知,随后轮到寺社和商人领取收益时,武田信丰直接“摆烂”,先是说没钱,后来索性就不认账了,寺社、商人捐出去的大米就如同泼出去的水,血本无归。

一国之主做出这种事情,自然使得武田氏信誉极大受损,在寺社的煽动下,百姓发动的一揆此起彼伏,商人也对武田氏失去了信心,纷纷远走他国,若狭遭受的损失远远超过一千石。

也正因为如此,领内经济和社会稳定受到影响的地方势力,对武田信丰愈加不满。这也使得武田信孝有了可乘之机,借机拉帮结派,闹出了“宫川之乱”这样的大事件。

短短半年时间,武田信丰就做出了这样三件荒唐事,再让他这样胡闹下去,怕是不用等信重出手,那些暴怒的百姓就要把武田氏馆掀个底朝天了。

“别说了,彦五郎,给为兄留点颜面吧。”武田信丰双臂撑在桌上,双手捂住脸痛苦地说道。

见他这般,信重便点到为止:“兄长,该醒悟了,我知道你想恢复武田氏的荣光,可以本家目前的情况,你那么做毫无意义,反而让我们武田氏在泥潭里越陷越深啊。”

“武田家,今后就拜托你了……这渡让仪式,还要再弄一次么?”武田信丰有气无力地问道。

“不必了,”信重摇了摇头:“家督印信我已经拿到了,回头我再派人把文书拟好,送你过目并签上花押即可,没必要兴师动众再搞一次。”

“也好,既然你都安排好了,那就这么办吧,我累了,先回去休息了。”

一天之内,两次渡让家督,普天之下,怕是没有哪家会出现这种奇葩事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