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素衣出降(2 / 2)

栗屋元隆循声往去,只见武藤光佑双手托着一个木匣子缓缓走来。

“寺井大人的首级在此。”武藤光佑小心翼翼地打开匣子,栗屋元隆之瞟了一眼便示意他盖上,神情悲痛难以自已。

“很抱歉。”武藤光佑向他鞠了一躬。

“武人马革裹尸乃是最佳归宿,没必要抱歉。”栗屋元隆叹息着拍了拍武藤光佑的肩膀,转而询问道:“倒是左兵卫尉,你今后是何打算?”

“主公‘差点’切腹成仁,这都是做臣子的无能。”说着瞥了一眼一旁的武田信丰,自我揶揄道:“在下是无论如何也不配待在武田家了,今后准备去近畿闯一闯。”

“差点”,两个字可谓是对武田信丰的竭尽讽刺,就在不久前,武藤光佑希望信丰自戕殉难以维护武士的荣誉,自己则愿意做他的介错。可信丰看了看面前明晃晃的胁差,思索良久后终究是下不去手,这才不顾劝阻派遣平八郎前去请降。

想起他之前的种种懦弱行径,武藤光佑对信丰彻底丧失了信心,这也是他觉得自己“不配”留在武田家的原因。

栗屋元隆当然知道他话中有话,两人颇有些英雄惜英雄的感觉,以至他希望武藤光佑能加入他的麾下。

可武藤光佑清楚,内乱频仍的若狭武田氏前途无望,这若狭国实在不是自己安身立命之所,因此,婉拒了栗屋元隆的延揽。

见此情况,栗屋元隆也不便强行挽留,而是赐予重金由他自行离去。

后濑山城之战告一段落,武田信孝距离成为正式家督只差一场渡让仪式,此时麾下诸将又产生了分歧。

栗屋元隆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应该先举行仪式,正式成为家督掌握大义名分,再去夺回宫川城;内藤胜高则认为夜长梦多,应当立即引兵东进,不能给信重喘息之机。

两派争执不下之际,武田信孝最终讨论出一个折中方案:连夜准备渡让仪式相关事宜,天亮后花费一上午时间完成仪式,随后便立即出兵宫川城,前后不过耽误半天时间,谅信重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内藤胜高虽然心存疑虑,但还是拗不过武田信孝和栗屋元隆,只好应允下来。

就在他们兴高采烈地张罗渡让仪式的时候,信重派出的飞脚已经返回军中。不过此时大军已经离开宫川城,乘夜色抵达了山县氏控制下的贺罗岳城。

这座小城是山县盛信的祖父在世时修建,已经作为山县氏的支城存在了数十年,这里扼守一条通往发心寺的山道,相较于宫川城,离后濑山一带距离更近,不消半日便能抵达。

之所以将大军转移到这里,主要有三个方面考虑,除了上述所言距离上的因素,更重要的是避开防守严密的丹后街道,这条宫川城通往武田氏馆的大路肯定已被武田信孝派遣重兵把守,若是按照原计划行动,很有可能在以逸待劳的叛军进攻下陷入被动;

此外,发心寺地处一块台地,位于山地和平原的交汇处,相较武田氏馆海拔更高,且山道不利于大军行进,容易被忽视,若由此突然杀出,不仅有居高临下的优势,且能最大限度地给叛军一个措手不及。

飞脚带来的消息,对信重来说可谓十分关键。本以为次日上午才能结束战斗的他,起初还准许军士安营扎寨、睡个好觉,等天亮再行出发,可现在看来是等不了了。

“传令下去,大军即刻开拔,目标:发心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