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准备建房(1 / 2)

冯爱红把木匠和石匠带回来的时候蔡文新吃了一惊,木匠还好,是蔡天来,可是石匠居然是蔡爱民!

不等他开口,蔡爱民先说起了软话:文新啊,前几天的事是我做得不对,你是大学生,别跟我这个庄稼人一般见识。

冯爱红也出来搭话:你这孩子,还愣着干吗,你爱民叔跟你说话呢。

他只得勉强地笑笑:我也有不对的地方,叔你心里别夹气。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往后咱们还和以前一样。

蔡爱民立马咧开了嘴:我就说文新不能跟我计较,你放心,叔肯定把你家的房子建得稳稳当当的,就是住一百年也不会塌!

蔡文新尴尬地笑了笑。

村里还没人建楼房,他把自己的想法跟两个人简单说了一下,顿时引来了惊叹。

“啥,你要建楼房?咱村可还没有楼房呢,我的天,你家比村长家还阔嘞。”

蔡天来干了十几年木匠,还没有建过一栋楼房。

“这有啥的,乡里不就有那么多的楼房,过不了几年咱们村很多人都会建的。”

他没有说谎,从今年年初伟人南巡以后,全国就会逐渐开启南下打工的潮流。

大把的农村人在沿海城市挣来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他们中有很多人会把钱寄回来,在老家建上一栋气派的楼房。

“我大概估计了一下,除去人工以外,要买砖,水泥,沙子,钢筋,差不多要两三万块钱。”

蔡爱民是村里的石匠,经手过这些东西,大致一算就报出了价格。

跟后世不同的是,现在建房子是材料贵,材料的成本要占百分之八十。而人工便宜得几乎不可置信,木匠跟石匠一天都挣不到三块钱!

十年后的钢筋水泥差不多还是这个价,可是人工费用会一路飙升!

这个价格跟蔡文新心里预期的相差不大,当然这里面没有算软装的钱,更没有算冰箱,空调这样的电器。

要是想做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估计得花四五万块钱,这年头的电器非常贵。不过眼下他也拿不出这么多钱,只能一步一步来。

“那咱们明天就开工,先做平房,做好以后再拆老房子。工钱三天一结,就按市价,一分钱都不拖。”

农村一直有一个传统,在建房子这种大事面前,主家赊欠点材料,拖欠点工钱那是天经地义的事。

一般来说,良心好点的拖个一两年也就结清了。可要是碰到无赖一点的,拖个六七年也不是没有可能。

甚至他还见过有人拖了二十多年,房子里面都换了一代人,钱还是没给完的。

现在正是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钱的购买力也是逐年下降,他今年一块多能买一斤猪肉,明年起码就得涨到两块。

这是没办法的事,时代的洪流不可阻挡,作为个体,你只能被裹挟前进。

“没问题,只要钱到位,要不了两月,肯定把平房给你盖起来!”

蔡爱民把胸脯拍得很响,拿现钱做事,那多有劲。现在村里都知道大学生有钱,他家的钱,好挣!

把两人送走以后,冯爱红患得患失起来。

“真明天动工?你爹还在班房里,这么大的事他不在,我心里总有点担心。”

“这有啥好担心的?娘你只管每天做好饭,别让干活的人饿着,其它的事有我嘞。”

跟冯爱红打过招呼,他骑上自行车往乡里的供销社去了。

他要来买点烟酒,求人办事不能空着手,该买的东西一定不能少。

“你好,这里有茅台酒吗?”

柜台后坐着的是个三十来岁的妇女,她正全神贯注地打着毛衣,身上浓重的香水味传出了好几米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