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玄灵神教成国教 古嚯效先贤开官妓27(2 / 2)

古月儿心里想着泰哥金,心想,“一定把泰哥金弄到手,不然,就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阮士通的玄灵神教规模越来越大,阮士通的财富足可敌国。

一日早朝。

“圣上,如今,龙族文化信仰被有效遏制,百姓不再迷信龙王,日日烧香,夜夜求雨。民间迷信活动日渐减少。然总有学艺不精、不务正业之江湖术士耍弄伎俩,坑骗百姓,骗人钱财。微臣所想,立一正教,广度布施,统一民众思想,净化信仰,填补空虚。臣之意,立玄灵神教为国教,摒弃旁门左道,以敬教化。”阮士通上奏道。

“准奏,玄灵神教曾为朕医治病体,深有效果。如今,瘟疫横行,民生凋敝,设玄灵神教为国教,救万民苍生,度众生苦厄,势在必行。”寅帝准奏。

“谢陛下恩准,臣当竭力奉行。玄灵神教即为国教。当设神坛,臣意设天坛、人坛、地坛各一座,以请神做法,佑万民,保社稷安康。”阮士通再奏道。

“修建神坛,耗资费力,劳民伤财。现刚经洪灾,又遇瘟疫,民不聊生,不思兴进,安民农耕,促进经济,却欲装神弄鬼,搞什么玄虚左门,愚弄百姓。圣上,不可听其胡言,坑及百姓。”镇国公泰哥金出班奏道。

“镇国公所言差异。贫道学艺多年,精通五行,明晓道术,医巫皆通。并非左道。玄灵神教已在江南多年,深入民心,百姓拥护。至于修建神坛,无须动用国库,我子大寅子民,玄灵信徒自发筹建。请陛下定夺。”阮士通再奏道。

“阮丞相所言不差,镇国公初到建邺,尚不习民情。现玄灵神教教众十余万之多。可谓江南第一大教。民众基础良好,今设为国教。再立神坛,其势必不可挡,一年信众捐款颇众,区区神坛不在话下。即使圣上不予恩准,民间也自会兴建。神坛立起,江南一心,必不远矣。”古太师声东言西,旁敲侧击的奏道。

寅帝岂是不知,阮士通恃教敛财,但玄灵神教已成气候,实力不亚于泰哥金十万虎兵。权衡之间,寅帝说道,“各位爱卿,皆忧国思民,为朕分忧,国之股肱。既然阮丞相自筹资金修建神坛,就准奏吧。然当今国库空虚,兵戈征伐常有,耗资不小。玄灵神教每年向朝廷认捐十万两白银,以填国库之不足。”

阮士通咽了口唾沫,心想,“嘿,偷鸡不成反蚀把米。没要到银子,还每年进贡十万两百银。罢,罢,罢,区区十万两,不算什么,只要玄灵神教设为国教,再多点也无所谓。泰哥金啊,泰哥金,你一句话损我多少白银,我定让你还回来。古老头也是,不说个正经话。”

“是,皇上,微臣照办。”阮士通接旨。

“皇上,如今国库空虚。臣子当四进,为圣上分忧。臣有一策,可增加国库收入。呈请圣上应准。”古嚯奏道。

“古太师请讲。”寅帝欣然。

“春秋时齐桓公的大臣管仲,曾设“女闾七百”。一是增加国家收入,“花粉钱”成为当时齐国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二是满足男子需求,保护良家妇女不受骚扰,这大大有利于社会的安定,还可以大幅度降低“奸淫”之类的犯罪发生。三是吸收储备人才,现中华四分五裂,国与国外交频繁,可以从官妓中选出优秀者,选送给他国,不论是联络关系、亦或是败坏他国朝政,乃是兵不血刃之法。微臣有意效法古人,开办官妓,可增加创收,促进经济发展,更有利于国家稳定和外交。一举多得,望圣上恩准。”

“爱卿所言极是,效法古人先贤,做今急需之事,利国利民,准!”寅帝欣然应允。

这件事古娘娘早在寅帝那吹了风,这等来钱快的发财之路岂能让与别人,古嚯早就和古月儿密谋好了。投寅帝所好,寅帝自然心里痒痒的,岂有不应允之理。古月儿更想的是让她那帮姐妹们出来人间走走,享受一下人生,吸吸阳气。寅帝也想以此制约下阮士通,自然应允。

百官皆不敢言,泰哥金见自己奏了也是白奏,干脆闭口不言。想这帮酒池、肉林之徒,能把国家弄成个什么样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