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遇山神,心内有神通。(1 / 1)

柳进稳了一稳心神,对着山神道:“我也不多,你就要一根,是不是有点过分啊”。“这么宝贵的东西,你要不拿点好货来换”。“比如狗头金,比如马蹄金,比如金饼,比如金币,比如金砖;山神,你给点金,我给你神纹,开心不开心,高兴不高兴?”

山神沉默了。于是心里想着,这蛇不但傻,还贪;这是从哪个太平世界跑出来的弱智儿童。怎么长这么大的,是因为遗传基因强大吗?这傻叉蛇,得琢磨琢磨,骗上一骗才行。这蛇不是不知道神纹用处吗?且让本山神用些办法,让他乖乖的送上神纹。

山神斜了一眼柳进,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对着柳进说“快拿钱来,没钱先把神纹拿来一些。别给脸不要脸哈。叫你怎么的,就怎么的,认清现实,小心把你炖汤喝。傻叉。别怪大爷我不仁慈,上次那蛇肉,可真香。还不快快交出来,本大爷的耐心有限哈。我开始数了哈。一,二,”柳进觉得身上重量又增大了许多了,而且整个蛇身快变扁了,可能二弟也要变形了。柳进受不了了,于是大喊到,“停停停。神纹怎么给你”,山神沉默了又一次。

看来这蛇有些害怕啊,是再试试多要一点呢?还是见好就收,对对对,得有度。山神沉默了一会,在柳进快吓坏了时,开口了。“啥也别想,听我说,你照着做,一点也不要抵抗,要不然,你就只能余下一张皮了。你这皮还挺长的,找一帮手巧的妇人,还能给我做一身皮靠;只是这颜色不耐脏,有些适用。”

山神说着呢。柳进心里警剔着呢,就怕这山神使个坏。虽然自称是山神,但这不能是更大的蛇吗,想要吃辣条吗?或者是其他野猪啊,扁毛老鹰啊喜欢吃辣条,因为把他给压着了,吃不着,又想着让他柳进自己跑到碗里去呢。柳进是一边想,一边受着脑袋变成木鱼的错觉,一边默念“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柳进默念的蛇头都快肿了,也没见到什么两袖青蛇剑气。不过柳进倒是有种错觉,怎么身上的重压轻了一些;轻的很微弱,要不是他专注着念叨“养气忘言守”,还注意不到。

但是人在矮檐下,哪能不低头。柳进按照山神所说,放开心神,把山神的一念注入心中;然后,心中先是传来一阵山神哈哈大笑的声音,然后是“这么多神纹,全是我的,我的;这杂毛野神,可太富有了。收收收,全给我装起来。”山神应该是高兴坏了,在柳进的心中都开始蹦迪了;这要是用手舞足蹈来形容,那是用词不当;得用疯狂二字,山神被柳进心里的神纹给剌激得发癫了,整个神像都随着念头进到柳进心内。就像范进中举一样,山神一时给“痰”迷住了。

柳进是明白过来,这山神是要收割他的红尘丝啊。本着敌人想要的,我们就不能给他,还得抢了敌人的基本原理;柳进趁着山神发癫,进入心中,先一招两袖青蛇,把山神在心中的神像切成碎片,尔后一招壶天之术,把这些碎片吸收起来。因为柳进也怕呀,上次一招壶天之术,那可是跟一个无知少女试过了无穷知识,现在还被压着呢,可没那功夫。所以先切碎了,再用壶天之术,应该是稳当了。

不过世事常常出人意料,柳进万万没想到,壶天之术刚用出,山神像居然在壶天内又恢复出来;只不过这次山神不是无知少女;而是长着虎头的壮汉。这山神,看着有些傻、呆、蠢;跟老年痴呆的病症有些像;木木的看着柳进。柳进让他把镇压大白蛇的山石给收了,就见得山神乖乖的照办,口中念着,手上比划着,仪轨很有范,柳进用心观摩着,就觉得身上传来一阵轻松的感觉。山神这是怎么啦,这又是被切片,又是这么乖乖听话的,很反常啊。反常即妖,这里面是什么原理呢,柳进搞不清楚,搞不清楚先不管,先离开这个危险的地方再说。

柳进用心聆听,看看哪个离着王小二家,不是太远(方便回到熟悉的环境)也不是太近(防止把危险带到老巢)的地方,又有谁在祈求,方便柳进响应,并传递过去。没有等太久,一声声虔诚的祈求顺着红尘丝远远传来。万千念叨,无尽诉求,欲念的繁杂多样,要求的奇特,不可甚计;正常的求财,求偶,求官,求健康,求子;不正常的求财,求偶,求官,求健康,求子;这算是常规操作。比如给其他人求灾难的,给求其他人求病痛的,还有如水浒中的潘金莲为武大郎求死的;准确的讲这都不叫求了,这是怨咒嘛,怎么也有红尘丝连接到他身上来,难道柳进他其实都是这一切的执行者。一切因缘即会,不论妄想作为,都做如是观?

柳进顺着一段祈求帮助伸张正义报仇血恨的红尘丝返回了离王小二家不远不近的地方;他认真打量了一周围,然后把心思都放空,那些祈求什么的都不在放心上,把这些祈求都当做噪音处理。经过柳进小心仔细的观察,没有感觉周边有什么危险躲藏着;便按照祈求所展示的画面过去。

杀伐果断,一尾抽成肉浆;转身甩动,离开作案现场;向着深山密林里去。虽然心中的山神没了,心中壶天之术也消散了;那个呆呆的山神也消失在柳进的眼前,化着星星点点,像一把被抛撒的尘灰。但柳进还是不安;毕竟这次突然被镇压,被当作木鱼敲,是很恐怖的事情。至于为什么是敲,而不是斩下蛇头放蛇血,直接做成蛇羹,柳进也不理解。毕竟柳进是很懂反派死于话多的,一般情况下,柳进都是偷袭出手,一击杀灭,转身就走,绝不流连。正如诗里说的“事了拂衣却,深藏身与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