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1068(1 / 2)

  是这样的,我们一般情况下正常的百米短跑,计算的都是’单个运动员个体,自己从起跑爆发启动加速再到途中跑和冲刺过线’这样的一个过程,总结起来就是’起跑衔接加速跑-途中跑-冲刺’这样的一个过程。

  而在这个过程中,’起跑启动’实际上是一个非常耗时的过程,因为选手需要从速度为0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爆发力和力量还有技巧,让自己快速爆发进入到一个高速跑动的过程中。

  但是4*100米的接力赛,看似是每个选手都跑100米,实际上情况不是这样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4*100米接力赛的过程中,只有第一棒选手是从起跑器上起跑的,后三棒选手都是在跑动过程中接棒——而在后三棒选手接棒之前,他们已经在接力区中提前起跑了。

  在这个过程中,选手提前起跑,等于节约掉了’起跑’这个过程中的速度损耗,可以直接以较快的速度接棒然后用自己的最大速度来完成自己那一棒的比赛——在这种情况下,后三棒选手都省去了从零加速的这个耗时,速度自然而然地就跑到了他们在个人单项赛事中所无法达到的成绩。

  同时,这也就是我们说’实际上每个选手跑动过程不是固定的100米’的原因。

  而关于接力区,我们假设赛道上等分地划分为4个100米的分段,在第一个百米分段中心线的位置上,向起始点倒退20米,再向前方延伸10米,这中间总长30米的距离,就是’接力区’。

  接棒选手是在接力区内起跑并完成传接棒,所以根据不同队伍的安排情况,每一个棒次的选手在接力赛中所需要跑的距离也是不同的。

  举个例子,就像是这回咱们的第一棒是郑队,他擅长前程爆发,在前程阶段可以有非常好的表现,但后程体能不支,这种情况下,如果他和第二棒的冯楚明配合得很好,刚进接力区不远就完成了传接棒,那么理论上郑队就只需要跑80-90米的分段。

  同时我们又都知道屿帝后程爆发出色,那么最后一个分段100米再加上向前的20米距离,总计120米的最后一棒赛程,也足够让他进入爆发阶段,在最后的冲刺时刻也就可以有一个更好的表现了。】

  大概是因为惊觉之前竟然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科普太不应该,所以现在一时想起来,这些做科普回答的田径迷就解释得格外详尽,恨不得把每一棒选手有可能跑的最长距离和最短距离都给列出来给这些吃瓜网友们看看了。

  毕竟嘛,一般的观众,就算看比赛了,也很少会去关注这些细节的内容。

  提出这个问题的观众,虽然问题非常基础,但是正是因为他有去思考才会有所疑问。

  田径迷们对于这类的观众还是非常欢迎的,只要继续追根究底下去,就很难不成为一个合格的田径迷(划掉)。

  所以这些田径迷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都充满了热情与耐心,像极了站在同人北极圈里卖安利的你我他(再次划掉)。

  先前提问的观众没想到田径迷们竟然如此热情地回复了这么一长篇的内容,不过在仔细看过了之后,倒是也确实觉得自己原本心中的疑问被解答开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