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184(1 / 2)

  不能说这种执教方式就是绝对错误的,毕竟当运动员产生疑问时,教练同样也会不吝于解答,但是苏屿同样也更加清楚地知道,裴定山这样的训练风格会更适合他。

  当他知道并理解自己的训练组成逻辑时,他能够更加有意识地依照正确地方向发展训练,甚至有的时候他的训练思路也会和裴定山逐渐达成一致。

  就比如现在——

  苏屿看着裴定山给予他的训练方案,思考了一下,问:“所以现阶段我的训练重点是提升全面运动素质和身体条件,然后准备面对下一个小周期增加的训练负荷?”

  同样来说,对于他这个年龄段的选手,训练的重点还在于发展技术,但是他的情况与许多同年龄选手甚至是比他更年长一些的选手情况都有所不同。

  对于同年龄选手来说难以掌握的技术技巧他掌握得非常迅速,甚至对于一些成年选手来说都很难把握的全程体能分配以及速度分配,他都能做出较为完美的分配。

  用裴定山的话来说——你的全程跑水平暂时够用了,但是你的身体素质限制了你更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所以正如苏屿所猜想的一样,在冬训新的小周期训练开始,裴定山为他准备的就是全面提升身体素的训练方案,以期他可以在冬训周期内可以得到较好的身体条件提升。

  ***

  在冬训正经开始之前,就连国家队的这些教练们都没有想过,裴定山和苏屿俩人之间的教与学居然是这种风格。

  在教练组办公室里私下聊天的时候,郑胜偶尔也会感慨:“这师徒两个真是绝了,就定山他的那些理论内容,有时候我听起来也会卡壳儿一下,但是苏屿这小孩儿听起来就当真是没什么障碍的模样。”

  因为出于‘苏屿究竟有没有真的听懂’这个疑问,郑胜还挑了点问题试探了苏屿两句,结果苏屿给出的思路和回复完全正确,甚至于对郑胜来说都有点启发的味道。

  “这个小孩儿,不得了啊。”

  当然,理论部分的优秀归优秀。

  重点是,从冬训开始之后的这段时间,田径队短跑组这里的教练们那是真的见识到了什么叫做天才的不讲道理法儿。

  就说速度训练这方面。

  许多人不知道,从观众角度来说,百米运动员就是百米运动员,200米、400米也都是单独的项目,但实际上在训练的时候,教练们不会只抓着你跑100米或是200米、400米的。

  因为这种单纯固定式的训练会养成身体肌肉的惰性,长此以往的训练不仅会导致训练进度变慢,甚至还有可能完全无法得到提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