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三合一)107(1 / 2)

  排除掉起跑反应速度之外,起跑阶段的爆发力、力量以及起跑加速度能力都关乎着选手在整个百米赛程之中的最终成绩。

  “在起跑阶段,你目前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你的起跑反应速度上,这一部分的反应能力为你抵消掉了与其他选手之间的能力区别,也容易让人忽略你在起跑能力上的缺陷。”

  说着,裴定山点了点特地放慢之后的一个画面,这个画面上出现的是苏屿和周宇昂两人的起跑阶段视频记录。

  从画面上可以观察到,从发令枪响起的那一刻,苏屿的起跑反应明显要比周宇昂要迅速,所以第一时间蹬踩爆发起跑的人是苏屿,而与此同时,由于苏屿在爆发力与力量上和周宇昂之间的悬殊,导致周宇昂虽然是在苏屿之后一步完成对发令枪指令的响应,但在更加强劲的爆发力和力量的条件增幅下,周宇昂的初始加速度是比苏屿要更为强劲的。

  当然,因为周宇昂在技改之后还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新技术不适应期,同时他在个人技术的学习和理解上确实不如苏屿,就导致苏屿仍旧可以通过个人在起跑阶段的技术来弥补他和周宇昂之间的起跑能力区别。

  但也正因为苏屿通过自身的听枪反应能力和技术上的能力弥补了他和周宇昂两人之间原本应该更为明显的起跑能力区别,因此在之前的比赛之中,诸多观众包括各个省队的教练都没能第一时间反应过来——苏屿实际上是个在起跑能力方面还需要进行大幅度提升的运动员。

  “接下来这段时间的功能性训练和整套训练计划虽然无法在短期内达到足够完美的爆发力、力量提升效果,但是对你而言,这已经是这不到20天的备战期中能够达到提升效果的最具性价比的方案。”

  对于裴定山的这个说法,苏屿没有反对。

  在既往的时间里,关于训练的要求,裴定山一惯说的很少,但是关于某项训练背后所带来的影响却是裴定山并不吝啬分享的内容,就像是眼前的这一场侧跑视频技术分析讨论课,即便是在备战期训练时间已经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裴定山也仍旧坚持让苏屿了解选择这种训练方案背后的意义。

  用裴定山的话来说就是——“你需要了解自己的训练方案,就像是了解你的身体、了解你自己的时极限一样,只有你知道‘为什么、怎么做’之后,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当你必须独自远征出战时,当你遇到我无法为你及时解答问题的困境时,你才能凭借自己的知识来为自己解惑”。

  对于运动员和教练员而言,从一而终的教练与选手其实很少,大多数选手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之中都会经历不同的教练团队,从一而终的教练与选手关系其实很少,因为同一个教练团队的风格相对固定,在和运动员的长时间互相磨合、配合之后,很有可能会因为双方的长时间合作,反而忽略掉运动员某些真正需要提升的方面和细节。

  当一名运动员需要对自己的能力瓶颈尝试突破时,往往会选择寻找新的教练、技术团队,或者往自己的教练团队中引入新人,通过新人的视角来给自身的能力提升方向做出启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