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章移动之王76(1 / 2)

随着小灵通在世界各国的普及应用,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

那就是跨国漫游问题,尤其是小国众多的欧洲,这个问题接到的抱怨就更多了。

有些有需要的人,不得不每个国家准备一部手机。

周传宗一想,这个好办,无非就是升级号码,实行唯一码,可以跨网漫游,还能收取一笔漫游费。

于是小灵通推出了可以漫游的11位手机号码的全球通,当然价格也要更贵一些。

1978年手机进行了升级,有了电话本功能,电池仓做了改进。

紧急情况下,可以直接使用四节五号电池,就能拨打电话。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个时代的电池技术还很落后,容量不大,充电时间很长。

对于一些电话频繁的人士来说,电量就是最大的痛点。

而就是这么一点小小的改动,就获得了无数的好评。

周传宗心里暗爽,这个年代生意可是真好做。

就是这点小改动居然还获得了,当年的最佳工业设计奖!你上哪说理去!

随着各国陆续建成的小灵通网络,周传宗的财富在飞速的增长中。

然而别人是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你赚钱的。

美国摩托罗拉公司,一边加快研究如何降低成本。

一边兴建模拟电话网络,他们没有时间等待了。

再等下去,他们就将失去美国乃至世界市场。

于是经过上市融资,摩托罗拉公司不计成本为代价。

在纽约市建成了美国第二个移动电话网络,开始和周传宗的公司正面PK。

周传宗为了把这个竞争对手掐死在摇篮中,开始发力在各种期刊上,发表了很多不利于摩托罗拉的科研论文。

同时在电视上、报纸上、广播中宣传摩托罗拉的电子辐射会对人体造成哪些损害。

摩托罗拉公司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反过来攻击小灵通的信号的网络需要建设大量基站,不利于大规模推广,只能在城市中使用,一旦远离市区就是一块废铁。

一时之间全美各个电视台只要在纽约有收视观众、广播听众或发行量大的报纸期刊等。

这两家公司的广告,接的手软。

这场舆论大战耗时一年,最终以周传宗一方获胜而告终。

摩托罗拉花光了融资来的钱,可是成本还是降不下来。

用户基数也不够,最终胎死腹中。

商业移动电话业务破产了,最终只能靠着军工业务和BP机业务苟延残喘,继续研发以图东山再起。

周传宗也登上了《时代》杂志封面。

成了全球新一代的财富英雄。

周传宗玩的更花了,把美国的通讯公司,按照美国的州拆分成了几十家移动电话公司。

每个美国州都选择了一个或多个当地有影响力的财团,共同出资组建各州的移动电话运营商。

在美国股票市场上,上市了几十家移动运营公司的股票。

狂捞上百亿美金,还允许各家移动运营公司五年后,可以自由竞争,可以跨州经营。

老美想告周传宗垄断经营都没有办法。

而周传宗借着组建移动运营公司,和美国最有实力的财团都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利益共同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