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章周家夜宴(二)(1 / 2)

有的读者对学制和放假时间可能有点疑惑,

在此解释科普一下。

民国时期的学制比较混乱,多种并存,

小学分为5年一贯制和初小4年,高小2年两种,

中学分为4年一贯制,就是初中2年高中2年合计4年和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笔者的姥爷就是读的小学5年中学4年,

52年参加的新中国第一次统一的全国高考,

高考时间是8月15-17日,考试是八门功课,

分别是国文、数学、化学、物理、生物、外语(英、俄语任选其一)、中外史地、政治常识。

每门考试时间100分钟,一天考4门,上下午各两门。

17日是根据报考专业加试笔试和术科。

大学开学在10月中旬左右。大学学制也比较混乱,本科4、5、6、7年的学制都有,

这种学制混乱的情况一直延续到八十年代末才慢慢的全国统一。

而假期民国时期只规定天数范围,各地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和气候,灵活选择,

所以那时各个学校放假时间不一致,是很正常的。

而民国时期大部分学校是男女分校的,所以男女同校的情况很少,

建国后才逐步变成男女同校。

而且那时的学校受限于公共交通的落后,而且没有学区限制,

所以学生哪里的都有,加上社会治安较差,

所以学校都是住校封闭式教学。

走读的不多,每个学生住校加上就餐和学费,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能供得起一个学生读到高中的家庭是非常稀少的。

好歹是个穿越者,很快回过神来,开口说到:

大伯,我爸让我请你们家过去吃饭,现在饭菜都齐活了,咱们这就走着?

景大伯说道:你先回家,我收拾一下马上就过去。

我连忙应道:得嘞!那我就回去等着了!

过了片刻,景大伯和景大妈带着景甜甜来到了我家,

景大妈和大甜甜还一人端来了一盘菜,是烧鸡和清蒸鱼。

寒暄过后,分宾主落座,酒过三巡,我感觉回过味来了,

通过席间交谈,和结合原主的记忆,

原来民国时期1930-31年山东连续二年大旱,

因为原来两家是一个村上的,又都有手艺,家境相对来说还可以,

只不过我爷爷过世的早,留下老娘和兄弟四个,

爸爸是老大,本来应该先结婚的,但是爸爸怕娶了嫂子,弟弟们就不好成家,

帮着弟弟们都成了家,刚要喘口气考虑自己就赶上30年的大旱,

于是在奶奶的决定下,爸爸和奶奶守家,

剩下的三兄弟带着媳妇闯关东,没想到第二年31年还是颗粒无收,

奶奶没有熬过去走了,这时村里除了地主没剩几家人了,

于是就几家人搭伴上路打算闯关东,谁知道刚过了沧州就传来,

鬼子占了东三省的消息,于是一合计就奔了北平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