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突变(1 / 2)

出身卑微,却品德高尚,勇于救人的马沃罗·里德尔狠狠的出了一把风头,贝丝趁着上一期《回答》周刊的高销量,接连发布了《他人眼中的里德尔》、《里德尔:三日归来》等多篇文章,着实抓住了大众的眼球。

当然,所用的皆为春秋笔法,贝丝可不想让自己的报社沦为社会各阶层的小丑,她只是想要销量。

换用一个现代一点的词,叫做流量。

若是两人均出生在现代,那么恐怕马沃罗会在这波营销下,说不定一举成为当代有名的“明星”。

但在这个连好莱坞影星都不出名的二十世纪早期,他注定只能成为伦敦这片名利场汪洋中一朵小小的水花。

不过又过了几天,费德兰街区教堂公开站出来肯定了《回答》周刊的内容,并将之成为“神迹”。这样,马沃罗在基督教信徒中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他大大小小算的上是个名人了,此举带来的最大好处便是——伍氏孤儿院的生活条件大幅度上升,不仅有白面包和肉汤吃,甚至院内的孩子们都添置了几件新衣裳。

特别是那些大点的孩子,他们的衣服早就小了。

更关键是,困扰科尔夫人许久,让她面多生好几根皱纹的事情也有了转机,在不列颠这个地区,金钱是万事唯一的解药。

“近些天发生的一切,都多亏你了汤姆,只是你确定要和我一起去吗?”

科尔夫人虽然最开始有些生气贝丝的擅作主张,最终甚至将那件“神迹”报道出来,但借此引来的社会多方面关注所带来的捐赠,让她没办法表达自己的不满。

“当然了夫人,毕竟他们两个也算是我的朋友。”

马沃罗几口吃完了烤的香嫩的白面包,再喝下一杯从苏格兰牧场运来的牛奶,结束了自己的早餐。

“你真是个好孩子,是个能不计前嫌的好孩子。”

身为孤儿院的管理者,科尔夫人当然知道以前孩子们的矛盾,只是碍于身份,没办法直接出面。

两人沿着街区的人行道走着,一路前行,最终来到了伦敦市公立医院。

科尔夫人领着马沃罗轻车熟路的进入,转转停停,进入了一间病房,洁白的装上躺着一位年纪不大的男孩,呼吸平稳,像是正在做一个好梦。

“艾利、比利,我带着汤姆来看你了。”

科尔夫人来到床边,垫了垫被子,随后打开窗户,让细小的雨点随风撒入,伴着新鲜伴有白雾的空气。

伦敦已经由夏转秋,此刻只有十几度,雨点夹杂着寒意,由地面开始,逐渐蔓延到整个岛屿。

“夫人,这是上次车祸的后遗症?”

马沃罗轻声问道。

“是的,据拉罗医生说,他们可能以后永远都不会醒了,只是维持现在的状态,无意识的活着。”

“我真为他们惋惜。”

马沃罗将自己在路边摘的野花放在两人的床头,让芬芳的花香赶走喧杂的交谈声、碘酒和其他的消毒水的刺激性气味。

“希望他们能恢复健康。”

在科尔夫人一阵照料后,马沃罗便跟着她离开了,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

我们年幼的“黑魔王”很是大度,不仅放过了艾米·本森和丹尼斯·毕肖普,也放过了正躺在病床上的两人。

下午,应马斯特先生的邀约,马沃罗去参加他的演讲大会。

第一次来,男孩是演讲台底下的听客,这次来,他站在高台上了,成为了被众人注视的焦点。

“我们勇敢的小绅士已经过来了。”

马斯特先生友善的拦住男孩的肩膀,对方在危难中站出来,保护贝丝的形象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一般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见到蛇类早就吓的呆在原地,不敢动弹。

“先生。”

马沃罗微微鞠躬。

“不必这么多礼数,孩子。”

马斯特先生微笑道。

马沃罗站在他身边,看着其旁边的高大肥胖身影。

看着他疑惑的眼神,马斯特介绍道:

“温斯顿·丘吉尔,我的朋友,一位有智慧的人。”

马沃罗抬起头,打量着眼前这个在原世界二战英国首相,发现他脸上肥肉横生,已经开始秃顶,早已没有年轻时英俊的样子。

这也正常,要知道丘吉尔是个能躺着绝对不坐着的懒鬼,平时日常生活全靠仆人的帮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