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冯莹诗(1 / 2)

地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自然危机,虽然短时间内这些挑战似乎有所减弱,但长期以来的生态平衡已经被打破。

天空中异象频发,冰雹、冻雨、龙卷风等极端天气事件接踵而至,仿佛在诉说着灾难的预兆。

这些自然灾害不仅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的深深忧虑。

它们似乎在暗示着什么,让人们不得不思考地球环境的变化与人类行为之间的深刻联系。

白沐风,一位颇具盛名的科幻作家,正沉浸在他的创作世界中,思考着小说剧情的走向。

突然,一辆高科技飞行的军车从天而降,瞬间照亮了他的房间。

紧接着,门外传来了敲门声,打破了他沉思的宁静时刻。

白沐风放下手中的笔,疑惑地走向门前。透过猫眼,他看到了几位身着军装的士兵。他们面色严肃,整齐的军装上佩戴着鲜明的国徽标志。

来者不善,不善而来。

“请问您是白沐风先生吗?“士兵们其中一位问道。

“我是,有什么事吗?“白沐风保持着警惕,谨慎地回应。

“我们是国家特别行动组的成员,根据最新情报,全球范围内将会再次发生一系列自然灾害,可能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上级领导命令我们立即寻找并疏散可能会受到影响的居民,包括您在内。“士兵解释道。

白沐风听后心中一震。他抬头看着窗外逐渐黑暗的天空,心中五味杂陈。

他转身回到电脑桌前,带上自己电脑,拿起一件大衣,自己收拾的行李,匆匆忙忙地跟随着士兵们坐着无人驾驶的高科技军车离开了家。

当晚,白沐风跟随国家特别行动组的成员们一同前往一所秘密基地。在那里,他见到了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各种各样的的高科技军事装备令人眼花缭乱。

在一位军官的带领下,他走进了一件办公室,看到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女人坐在办公桌前。

那女人身着笔挺的西装,显得干练而果断。她抬起头,一双犀利的眼睛扫过白沐风等人。

“我是天文学家冯莹诗,你应该是网上和新闻上报道的科幻作家吧。”

你的小说写的不错,想象力很丰富。”她的声音清晰而有力,接着向白沐风等人介绍了基地的情况和天文台,天文观测中心的射电天文观测基地。

他看到二十八面直径为九米的抛物面天线在暮色中一字排开,像一排壮观的钢铁植物,2076年建成的两台高大的八十八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线矗立在这排九米天线的尽头,主要接收三颗卫星的观测数据:2089年11月升空、即将淘汰的微波背景探测卫星COBE,2091年发射的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卫星WMAP和WEkKP年欧洲航天局发射的米克朗高精度宇宙微波背景探测卫星Planck。

宇宙整体的微波背景辐射频谱非常精确地符合温度为3.769K的黑体辐射谱,具有高度各向同性,但在不同局部也存在大约百万分之五涨落的幅度。

李瑞山的工作就是根据卫星观测数据,重新绘制一幅更精确的全宇宙微波辐射背景图。

这个实验室不大,主机房中挤满了卫星数据接收设备,有三台终端分别显示来自三颗卫星的数据。

李瑞山和他的团队正在努力绘制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精确地图。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