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前进54(1 / 2)

从谢飛家回去后,王君就把影片交给了韩三坪,由他负责解决过审的事情。

紧赶慢赶,已经在中影一手遮天的座山雕终于在过年前给影片加上了龙标,并通过内部关系将《入殓师》送往了戛纳。

虽然韩董在电话里表达出了对影片的高度赞赏,但还是好奇地问了一嘴为什么这次过审的速度这么快,是不是王君搞小动作了。

他虽然是中影的实权老大,但在这群冥顽不灵的老教条眼里可没多少面子。以往几天完成审核的特权只有他们内部拍出来的那种又酸又臭的电影才有,反正不影响市场,大家也就一直都装作看不见。

如今那群人竟然愿意给《入殓师》开后门,是不是意味着往后其他的电影也能轻松一点?

“还不是朝中有人好办事吗。前几天跟学校刚达成了合作,他们为了展示诚意可不得勤快一点。”

合作?韩三坪捕捉到了关键词。

“王导这是又有新作品了?有什么用得到中影的你尽管说,我们一定大力支持。”

“哎呦,那可真是太感谢韩董的好意了。可惜不是电影方面的合作,不然怎么也得让韩董帮扶一手。

去年局里不是和几所院校开会讨论了关于电影工业化的问题吗,我们大风就寻思着和北电做这个先行者。即便最后不成功,也能留下点经验以待后来人。”

校企合作这种消息瞒不住外界也没必要瞒着。更何况,如果能吸引到韩三坪带着中影加入,那对于合作双方而言都是好消息。

韩三坪也是有野心的,自然明白成功工业化以后,雨后春笋般的各路大片能给国内市场带来多大的好处。

为什么他和中影这么急着撺掇国内的导演搞大制作?

政绩只是最终成绩一个方面,真正重要的原因是这个年代大制作才能挣大钱。而能给企业挣大钱的人,对于现在这些普遍要自负盈亏的影视业国企就是命根子。

没看到上影已经在商业化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了吗,中影好歹还矜持两下,还要做出欲拒还迎的样子。

至于西影,这两年的顾常卫和王权安就是最后的辉煌了。

等到21年的时候,一家正常运行的企业被列入工业遗产,也是挺难绷的。

“《无极》今年应该能完成吧,韩董听没听说陈导要报哪个电影节?”

对于陈铠歌的《无极》,中影的人都是抱有极大的期待,希望它能成为继《英雄》和《十面埋伏》以来的第三个国产现象级大片。

那可是国内唯一的金棕榈导演、能和巅峰张义谋掰手腕的存在。

甚至连国内首部奇幻大片的概念都搬出来了,那还能出错?

韩三坪自然也是这么想的,所以话中的喜意都平添了几分。

“之前我和陈导交流的时候,他说今年的电影节都不参加了,影片的拍摄和后期流程太长,连最晚的威尼斯都赶不上。

所以他把目标放在了明年的柏林和金球奥斯卡,那几个奖项他可是势在必得。”

然后,电话双方落入了诡异的沉默之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