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惊变周家寨 上18(1 / 2)

祖屋的柴房味道十分陈腐,又格外闷热,蚊虫更是吵得张龙无法入睡。

打小就被送到县城里的绸缎庄当学徒,张龙已经不再习惯老家的生活。

祖屋由长兄和长嫂继承打理,除去兄嫂和两个侄子的住所原本倒是还有一间侧室可以居住。

但张龙昨晚苦苦挽留张寇同住于此,张寇本打算在野外随便对付一晚即可,他说在塞外的时候,比田埂边艰苦十倍的雪山老林子都睡过。

不仅挽留张寇同住,张龙还为了表达昨日张寇的救命之恩,坚持要张寇睡侧室,自己睡柴房。

原以为自己回来,兄嫂未必会高兴,更不用说还带个已经离开周家寨十几年的“陌生人”回来了。

没想到兄嫂并未介意他回来,知道了一同回来之人是张寇,更是热情招呼。这倒是大大出乎张龙意料之外。

他大哥张翰甚至昨夜里还把自己难得的两坛子自酿酒拿出来招呼张寇喝酒。

勉强捱到后半夜,张龙才睡了过去。等到他醒来时,已经是日上三竿。

他推开柴房的门,院落里,大兄大嫂的孩子,连同二哥三哥的孩子也都凑到了一起。这些侄子侄女们正远远的围观拴在院门外的两匹大马。

这些北方军镇的军马,膘肥体壮,体格在南方十分少见。

这些孩子们既好奇,又不敢靠近。

张龙起来后打着哈欠问了一圈,初时这些乡下孩子十分怕生,对这个亲叔叔也不敢多说一句话。

问了半天才知道,大哥大嫂一个打鱼去了,一个去照看盐田了。而张寇也一早就自行离开,不知道干什么去了。

张龙跑进灶房,拿开桌上竹罩,里面有一碗稀饭,一碟子咸菜,一块煎萝卜饼子。他狼吞虎咽一番,便急着出去找张寇,盼望着能跟他一起回北方当兵。

原以为要好好找一番,没想到出门往前走一小段便看见村道上,好几个人跟着张寇边聊边走。

其中就有他大哥,似乎已经打鱼归来,背着网,挑着鱼桶,边走边和张寇以及另外两三个老头和中年汉子们说着些什么。

张龙马上三步并作两步,小跑上前道:“张寇哥,你干嘛去了?哥,我帮你挑。”

说着便自顾自的去接过挑子,结果一上肩膀发现格外的沉。

他哥哥张翰笑道:“今天打鱼格外的顺,鱼多的不得了,连平时轻易不到浅海的都出来了。以往有时候两天都打不到这么多鱼呢,一会儿我还得去一趟。”

张龙乐道:“那今晚我们可有好鱼吃了。对了,大哥,你们和张寇哥在聊什么呢?他都那么多年没回来了,你们还认得他?”

张寇道:“怎么会不认得,当年我爹娘死后,能活下来,全靠村里姓张几位本家亲戚接济。你爹娘,你大哥二哥,当年对我是极好的。”

张翰也道:“十几年了又怎么样,回来了还是一家人。还有你阿龙,七八年来我都没有进县城看过你,你都长那么高了。看到你回来,我和你嫂子,你二哥三哥都很开心。今天晚上全家人要一起吃饭。”

张翰又对张寇道:“啊寇你今晚也不要去其他地方,要跟我们一起吃饭,还有好酒给你喝。这些叔伯也一起过来的。”

张寇道:“那我一会儿出村去市集买点烧猪肉和糕点。”

旁边的村里的叔伯们和张翰都劝道:“不用不用,家里有鸡有鸭,还有这么多鱼,不用买烧猪肉了。”

张寇道:“我这趟回来也没带什么伴手礼,怎么好意思呢。以后我爹娘立碑刻字迁葬,还得靠各位叔伯兄弟。”

张龙问道:“张寇哥,你要给你爹娘换个新坟新碑吗?”

张寇淡淡一笑:“我爹娘只有一块无字碑,一座合葬坟。这么多年来全靠你大哥他们帮我填土祭扫,这次我要给他们立一个。”

张龙奇道:“怎么之前的碑不刻字呢?”

张龙一下子感觉到气氛变了,周围的叔伯,他大哥张翰,全都沉默了。

张寇倒是很淡然,他说:“村里不让立碑刻字,当时只能草草收埋了,那块无字石碑说穿了是我那时候自己找了块略为平整的石板子立在那儿。”

张龙嘴快,张翰拦不住他,张龙没多思索又追问:“村里为啥不让给你爹娘立碑呀?”

张翰立刻道:“你问那么多干什么?赶紧把鱼挑回去。”

张寇倒是不介意,他坦言:“当年他们说我爹通倭寇。”

张龙望向周围的叔伯们,惊讶道:“不会是真的吧?你们当年这么说呀?”

张翰给他脑瓜子拍了一巴掌道:“傻小子,那能是我们说的吗?这村子姓张吗?你个傻仔。”

他们说话间,前方不远处却吵嚷起来,一大伙人在前面围着几个老人吵嚷,随后把人推开了,闯入他们的小土围院子里东翻西找的。

原本跟在张寇旁边的一个精瘦汉子忽然叫道:“哎哟,那是我家呢,这帮姓周的进我家干什么?”

说罢他就急匆匆跑回家去了,边跑边喊:“你们欺负我爹娘干什么呢?”

张龙,张翰,张寇等人感到好奇,便也跟了过去看看。

原来那汉子叫张大三,家里老婆死的早,平时他出去干活,他女儿就留在家里看顾老迈的祖父母。

今日周家一大群男子说是要找人,在村子里到处乱窜,登堂入室的四处探看。

周家寨唯有周姓是大姓,其余张姓,王姓,黄姓都各只有几十户人家。周姓光是那几个大围屋里都有上百户,外头散落居住的还有上百户,村里的铁厂,染坊,码头都是他们的,盐田也大部分是他们的。村里的小姓往往不敢招惹他们。

他们今日到处挨家挨户的找人,说是寨主周霸的好友,姓藤的一位乡绅,他和儿子来访周霸,他儿子却在村里半夜失踪了。

他们进院十分粗暴,翻箱倒柜,言语粗鲁,甚至拉拽了张大三的女儿和父母。

张大三平时脾气不大,但最是孝顺,他冲过去就叫喊道:“你们干什么?凭什么进我房子翻东西,干你娘的。”

很快便和周家的几名男子推搡做一团。

张翰等人见状,立刻跑过去拦阻,尽力隔开双方。张龙也放下挑鱼桶的担子跑过去帮忙。

周家人多势众,他们在门口推搡吵闹一轮,还没能进得去门,门里的人已经搜索完了。

这时一人在里面道:“吵什么吵?阻着路我们怎么出去?”

张大三等人一听到这个声音,似乎很是惊惶,气势立马矮了一大截。

周家的男子迅速将他们推开,让出了一条路,让进院子搜索的人出来了。

当先走出一名男子,身材高大不比旁人,他高大胖壮,满脸横肉,胡须眉毛都很长,尽管须发皆白,看起来年纪很大了,仍显得他格外凶悍。

只听他说:“都找过了,不在这里,我们接着找。”

周围男子立刻听命于他。

然而他又转过头对张大三,张翰等人道:“吵什么吵,找一会儿不就出来了吗?你们这些穷狗窝,还有什么值得我去拿去要的?愚蠢!”

骂完他又对着这一帮子张姓的汉子们大声说:“昨天,我侄子的好朋友,他的救命恩人,滕先生父子来访,结果他儿子半夜失踪了。他是矮个子,偏瘦,穿靛蓝色衣服。谁要是看到他,就赶紧把他带到大围屋那里去。你们的寨主,本村里正,我的大侄子,肯定是有赏的。他可是戚家军的大英雄,说话算话。但如果是谁,对藤家少爷谋财害命,或者把他扣住了以为能勒索银钱。我告诉你们,虽然我侄子派人去报官了,但这么做的人一旦落到我手里,我保证他会求着官差快点来。”

张龙一听,忙问道:“藤三郎不见了?怎么会呢?”

那巨汉老者立刻气势汹汹的逼问他:“你怎么知道藤家少爷叫藤三郎?是不是你昨晚扣住了他?”

这一问,旁边许多个周家的男子就围了过来,大有要拿下张龙的架势。

张龙却是关心藤三郎安危,他对那巨汉道:“这位老先生,我昨日和滕先生,藤三郎是一块儿从海澄县县城回来的。他俩不认识路,还是我带的路,我亲眼看着他们进的围屋那边山上的。怎么藤三郎还能半夜走丢了?”

那巨汉老者听得如此,口吻也和缓了些,他道:“原来你是他们的朋友,那你认得这个藤三郎的面貌了?”

张龙道:“认得呀,他怎么走丢的?”

巨汉老者道:“听滕先生说,他儿子有夜游的病症,昨晚大概是从围屋里夜游出来了,就不见了。你既然认得他,那正好,你就帮我们一起找忖东北这一片吧。滕先生和我侄子在找村西南那边。”

热心的张龙一下子就把哥哥家的鱼桶和挑子忘在一边,立刻答应道:“好,我跟你们一起找。”

张翰知道这个巨汉老者其实是叫周邦,乃是上一任寨主周光的亲弟弟,现在寨主周霸的亲叔叔。当初倭乱的年代,周邦还是临近四五个大小村子的乡勇乡兵的总教头。

张翰怕弟弟久在县城,不知道这村里的人情世故,怕他言语不慎得罪了周邦,所以赶忙托了旁人帮忙把鱼挑回家,自己跟上了周邦,张龙一行人。

周邦正欲离开时,忽然感觉到有一道锐气森森的视线似乎在盯着自己,后背一下子不舒服起来。

他转过头去,却看到人群外不远处,有一青衣名男子双手抱胸站着,似乎正在盯着自己。

周邦感觉此人似乎有一股气势,不像是本地男子,他不禁问道:“那人是谁?”

张龙一看,就道:“哦,那是啊寇哥,昨日和我还有滕先生,藤三郎一块儿回村的。”

啊寇?周邦觉得这名字有点说不出的奇怪,但也没多问。

随后他们一行人来到了张大三家斜对面,这里有一个十分破败的小院子,里面只有两间低矮灰黑的小土房。

一群人兴师动众的走进去,里面只出来了一个矮小枯瘦的老太婆。

这个老太婆浑身上下脏兮兮的,穿的破破烂烂,一看到他们一群人进来就阴阴沉沉的看着他们,然后骂道:“你们进来干什么?快出去,出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