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1 / 2)

大景王朝帝都昭阳城,大明宫宣政殿内。

帝国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头戴翼善冠,身着一袭明黄色的龙袍,腰缠蹀躞,左右仪仗拿着五明扇,旁边站着一名太监,此人便是枢密使王贵长王大人。文武大臣分列两班,手持笏板,面朝皇上站在宣政殿的两侧。

皇帝扫视了一眼站在殿内的大臣,最后将目光落在了王公公身上。王公公会意,拿出成武军进奏院承上来的节度使信函和夏州捷报,放在手上准备着。

“诸位爱卿,无事可奏?”皇帝威严地问道。

众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在底下小声的议论着,但看到王公公拿出文牒之后,都在想皇上可能有重要的事件颁布,我们还是先等皇上先说。看看情况,再见机行事。所以,大家都默不做声。

“好,你们无事可奏,那就先听听,朕这里有事封奏折,一封来自成武节度使,一封来自夏州。众爱卿要不要听听?”

底下众臣议论纷纷,一片哗然。

“夏州?”

“我朝失去京西四镇已近百年,何来夏州消息?”

“请陛下明示!”

“王公公,给他们念念!”

第一封是李丕的来信。

陛下圣安:

臣近日在均州城外巡视时,碰到一行人遇险,正被党项人和吐蕃人攻击,顺道救下。经过盘问,自称是夏州韩超派出进京向陛下献捷的使团。闻说是韩超在天启二年,已经光复夏高二州。为防止在路途中再次遇险,臣特派人护送至京城,面见陛下!

成武军节度使李丕

天启四年秋

另一封奏折是韩超新自写给朝廷的信件。王公公读完两封奏折,一石激起千层浪。

“夏州使团何在?”皇帝转头问旁边的王公公

“启禀陛下,正在殿外候着!”

“快宣!”

“宣夏州使团觐见陛下!”

殿外的宦官接着传了下去。

杜达在殿外候了一段时间。昨天,李冲将宫廷礼仪大致的给杜达教了几遍,王公公也特意的叮嘱了,千万不能主动抬头去注视皇上,不能冲撞天子威严!

虽历经了无数次大场面,也经历过生死。但比起觐见皇上来,杜达觉得,那些还都是小事。杜达理了理衣服,吸了几口气,昂首迈进了宣政殿,快步向前走去。走到近前,双膝跪地,躬身埋头,大声说道,

“臣杜达奉夏州韩超大人之命,特来觐见陛下。夏高二州已经光复,两州皆属皇土,军民皆属皇臣,今特来进献给陛下!”

杜达屈身伏在地下,从怀中掏出韩超交给给他的户籍文牒与夏高地图,举过头顶示意。王公公下来接过文牒和地图,转承给皇帝过目。

皇帝接过后,大致察看了一下,将其放在一旁。

“好好,难得我河西出此忠军爱国之猛将,朕心甚慰!”

“抬起头上,让朕好好看看!”

“平身吧!”皇帝想了想继续说道

“谢陛下!”

杜达闻言,缓缓起身,站直了,向上看了一眼皇帝,又将目光收回,小心翼翼,垂手而立。

杜达在上朝之前,在李冲的安排之下,早已换上汉服,仪表得体。皇帝看了甚是高兴。

“河西之地,虽陷胡虏几十年,但仍不忘我中原风俗!其志可嘉!”杜达又将从夏州出发,路经居延海至成武军,南下均州,再至昭阳之事在殿上说于帝国皇帝。皇帝听了,不禁唏嘘动容!

杜达站起来的时候,偷偷的看了皇帝一下,赶紧低头往后退去,一名小宦官将他领到了文臣中间。

帝国皇帝神采奕奕,对着大臣说道

“众位爱卿说说,这是不是我朝的大喜事!”

“正是陛下圣恩隆重,方得万民归心!”

“现北辰内乱已久,我朝应当趁此良机,恢复我朝太祖时期的大好河山!”

大臣们听到这个消息,大多欢心鼓舞,有些甚至喜极而泣。自从贞元三年(公元787年),河西的最后一个城池夏州被此北辰攻陷之后,至此丝绸之路上,再无唐军一兵一卒。

诸位大臣认为,各边关节度使应当趁此良机,收复原来陷于北辰的州县。山南、剑南、凤翔、成武军等节度使应该齐心向西开进!

至于如何封赏光复夏州、高州的韩超以及夏州将士,皇帝决定内朝时候找几位位高权重的心腹大臣再行商议!另要枢密使王公公安排好夏州使团的住处。

北辰此时还处于奴隶社会时期,实施逆行倒施的政策,残酷的剥削和掠夺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们。各族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无不心向朝廷。

天启二年十二月,凤翔节度省崔珙收复河陇重镇清水县;天启三年春夏之际,秦州、原州、安乐三州及石门、驿藏、木峡、制胜、六盘、石峡、萧关共七关军民趁着吐蕃论恐热与尚婢婢斗得不可开交之际,举州向土朝廷归降。

皇帝清晰的记得,天启三年八月,夏日炎炎,一干河陇民众,扶老携幼,约一千多人赴昭阳诣阙。他站在延喜门楼前,接见了他们。他们来到延喜门前时,大家恳请道,

“皇上,不能忘了我们河西百姓啊!”

“皇上,请派兵收复河西地区吧!”

“皇上啊,救救我们吧!”

人群中呼喊声一片。宣宗皇帝站上门楼上,向他们挥手示意。

人群欢呼雀跃,年纪大一些的老人,忍不住老泪纵横。宣宗皇帝,看到他们身著胡服,叫人给他们准备汉人服装。大家接过衣服,当场换下,将胡服踩在脚下。

围观的昭阳百姓,也忍不住的大呼皇上万岁!这次来京城的百姓,李忱安排户部将他们皆妥善安置在昭阳周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