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李清照(1 / 2)

  苏轼与苏辙共同说道。

  这个时代在变好,而不管如何变,其心是总不会变的。

  【苏轼的这种情况,和当时的李商隐陷入了一样的窘境,甚至可以说是更难的境况,而且他还陷入了党争之中,于是苏轼又萌生了退意,再次想要外调出去,于是他又来到了杭州。】

  【当时杭州淤泥堆积,苏轼为此招募人手和资金,在此筑起了一道堤坝,这就是西湖现在有名的“苏堤”,属于西湖十景之一,而除了苏堤之外,西湖的三潭印月也是苏轼安排人建造的,大家有机会都可以去看看哦。】

  【不过毕竟距离当时太过久远,所以我们现在的苏堤和三潭印月早被多次修补过,还是有些不同的地方的。】

  【但总体而言,苏轼这一次到杭州,也是做了不少实事,只是他在杭州的日子没过几年,宋哲宗亲政之后,又开始想要实施新政,而苏轼在宋哲宗眼里,是属于反对那一派的,于是在这一时期,苏轼便迎来了“三连贬”。】

  【而且一次比一次远,先是被贬到了英州,接着又被贬到了惠州,最后又被贬到了琼州,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海南岛。】

  【去海南的时候,这一年苏轼已经62岁,他的弟弟苏辙也一路同行,只不过一个去海南,一个去雷州,而这一分别,再见就不知是什么时候了,或许此生都无法再相见,而且在送别苏轼的前一晚,咳咳……苏轼的痔疮

  复发……】

  【悲惨加悲惨,他弟弟苏辙就给苏轼念了一首陶渊明的《止酒》,借此劝苏轼赶快戒酒。】【不过虽然分别中透着一点“无厘头”,但两人这一分别,确实是永别了。】

  【因为尽管苏轼在海南待了几年,宋哲宗去世,于是他申请去常州养老,可在北归途中就生了病,最终到常州后就也离开了人世,而苏辙为兄长作了墓志铭,随后逐渐淡出政坛,也隐居了起来。】

  “哥哥

  “弟弟——”

  兄弟两个执手相看泪眼,又是不禁一阵唏嘘。

  苏轼没想到自己一生竟是这样的,竟然去过那么多的地方。

  而励精图治想要实施新政的两位皇帝……哎,想到天幕曾经说过的历史,就不得不道一声可惜。不过他这仕途也是真的好跌宕起伏,叫苏轼心绪实在是有些难以平静。但好在有他的弟弟在,有此弟,此生无憾矣。又在一旁看着的苏洵:"……"算了,他也是实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纵观苏轼这一生,其实很多人提到苏轼,大概都会把他归类为“豪放派词人”这一流派,但其实苏轼的作词风格除了豪放之外,也还有婉约和旷达这两种,而且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又说了——“东坡之旷在于神”。】

  【所以用旷达一词来形容苏轼总体的词作风格,其实是更合适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