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抬格调350(2 / 2)

  李世民不由得摇了摇头,这温庭筠还真是好讥讽权贵。倒也是胆子大。

  而且只听到这里,就可想而知结果不会如何。不过依照天幕的意思,难道这温庭筠落榜,还和这件事有关?

  【令狐绚当然知道了这件事,于是就背地里跟皇帝说,温庭筠有才但是人品不行,实属不是进士之才,不应该入朝为官,于是接下来的几次科举考试,温庭筠自然是都没考中进士。】

  【但他屡次考不中进士,倒是帮起了别人。】

  "嗯?"

  赢政皱了皱眉,帮别人?

  帮别人去参加科举考试?这是要去……作弊?怎么科举还能——>【说起这个,再结合我们之前提过的几位诗人参加科举考试,以及考中名次的结果来看,有必要说一下当时科举考试制度在唐朝的发展,一直都是采用不糊名的考试制度,所以这样的考试形式,就很容易让人从中作梗,暗箱操作。】

  【一直到北宋时期,科举糊名制度才被正式确立,得以让更多平民子弟有机会得到晋升的机会。】

  【发展到现在,我国很多正规考试,如中考和高考等,也都是采用糊名的方式,这样也更加的公平公正。】

  汉朝未央宫,

  "糊名啊……"

  刘彻点了点头,这倒是个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

  不以人名和身份为关注点,只重点以才华论取,才能筛选出更多的人才来。看来这科举考试仍有许多需要注意和研究的地方。

  还得结合当下的情况来定。

  【说起来,温庭筠帮人作弊的能力好到了什么地步?】

  【据说有一次主考官特意看着温庭筠,都没能防住他帮人作弊,而且还是成功帮助了八个人作弊。】

  【以至于朝廷无法再容忍这种事,于是以温庭筠扰乱科场的罪名,将温庭筠给贬为了隋县尉。】

  【不过温庭筠有一点小幸运的是,他当时认识了一个叫徐商的官员,对方很欣赏温庭筠,于是就将温庭筠调到了自己身边当幕僚,后来徐商当了宰相,温庭筠也就顺势被调回了都城,然后做了国子助教。】

  【但这点小幸运也就到这里了,因为继徐商之后,又有一位叫杨收的当了宰相。《旧唐书》上记载,杨收生活奢靡,还纵容家奴仗势欺人,总之人品堪忧,不是什么好人。】

  【温庭筠其实也没主动招惹对方,但坏就坏在,有一次温庭筠主持国子监秋试,然后公示了考生的文章,虽然用意是在表示公平公正,但这些文章里面,有很多讽刺当时社会现状,批判权贵的内容等,这不就相当于直接打人脸上了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