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中医发展 活到了多少岁以上?302(2 / 2)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而到了商周时期,中医理论就开始萌芽,也有相关中医记载。】

  【比如殷墟出土的16万片甲骨文上,就有几百片记录了多种疾病的信息,大多都是按生病部位命名的,即疾首,疾目,疾齿,疾腹等等,而有的疾病用部位不好命名,则根据主要病症特点,起了专门的名字,即疥,蛊,龋等等。】

  【而且甲骨文本身不是象形文字吗,就如同“蛊”这个字,在甲骨文中,就像是肚子里有虫子了。】

  【还有“龋”这个字,在甲骨文中则表示牙齿上面有洞,那就是蛀牙了,这个字就是龋齿中的“龋”字,并且这个发现,可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最早关于龋齿的记载。】

  【再后面到了周朝,被后世奉为经典的四书五经中,也提到过不少相关疾病,比如《尚书》,《周易》,《周礼》以及《诗经》之中,就体现了对发热,昏迷,浮肿等病症的认知,这其中提到过至少几十种病名。】

  【而也正是从周朝这些典籍开始,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分类也越来越具体。】

  【还有战国时代成书的《山海经》,不仅提到了几十种固定命名的疾病,还有精神性疾病的记载等。

  以及史书《左传》,也都是有相关疾病的记载,甚至《左传》中还记载了当时有脱发病的春秋名人,即楚国的宰相孙叔敖,除此之外,《左传》中还记载了驼背和远视眼等等,挺有意思的。】

  孙叔敖:“……”

  不禁摸了摸自己的脑袋。

  【总体而言,这些记载表明,当时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已经远比甲骨文大而化之的归类要更加明确且具体。】

  【所以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中医理论基本上已经形成,并且也明确意识到天象,气候,四季节气变化,以及特殊地区的自然环境等,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影响等,于是认识疾病之后,下一步就是治疗方式的产生。】

  【即有食疗,药疗,酒剂,针刺,火灸,还有用砭石按摩肚子治疗肚子疼,用艾灸治病和止痛等等,还有像《周礼》中甚至记载了专门治疗溃疡的外用腐蚀药,即比较早的,用文字记载的“以毒攻毒”。】

  【于是慢慢的,在中医理论从商周时期萌芽开始,在后面春秋战国,秦朝两汉时期等,逐渐形成理论体系,这期间可有很多名垂青史的传奇医学人物,比如伊尹,扁鹊,这可是我国古代中医界的祖师爷。】

  【像司马迁的《史记》中就有记载,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就有位非常厉害的国师,名叫伊尹,民间传说伊尹发明了汤液,而汤液传统上认为就是汤剂,又称水药,是中医的主要药物类型之一。】

  【最早我国古代服用药物就是直接生吃,所谓药食同源,就是食物和药物的来源相同,而后商朝以来被发现的药物越来越多,于是就发明了用水同时煎煮若干不同药物,配成复方制剂,从生药变成熟药,可谓是制药学的一大进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