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高考 每人要学一百八十多种专业?!……(1 / 2)

  【这里我们重点说一下书院制度——即书院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是我国古代教育史,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从唐中叶到清末,经历了千年之久的办学历史,并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办学形式,管理制度,教授方法,使源远流长的传统私学趋于成熟和完善。】

  【但同样到了清朝时期,即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方面书院的建设规模发展到历史上的高峰,书院教育也得到了全面普及,可另一方面,书院官学化问题却更为严重和突出。】

  【虽然清朝的书院数目超过了以前任何朝代,总共有1900所,但也完全流为科举的附庸。】

  【所以到了清末,随着西学东渐的诸多影响,书院改制,官学完全被西方的学堂和学校教育所取代,这成了一种历史的必然选择,毕竟不管是官学,还是书院制度,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产物,必然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而衰落。】

  【就如同旧事物总要被新事物所取代。】

  秦王宫。

  嬴政笔尖倏然一顿——

  官学和学院最终成为科举制的附庸?

  科举制是为朝廷选拔可用人才,所以天幕的意思是,后期所谓官学和学院,完全发展成为谋求官职的一种途径吗?

  这……天幕先前不是还赞过科举制,那官学和学院为科举制培养人才,又有何不可有何不对?

  而后嬴政将注意力放在了最后那句话上——“旧事物总要被新事物所取代。”

  所以逐渐发展到后世时期,这样的人才培养,已经不适应了吗?

  【诚然,科举制是我国古代时期的一项创举,是有其积极性所在的,但它说到底,也只是通过考试的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是“选官制度”,它所体现的是相较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但宋代以后,科举制的消极性越来越大。】

  【因为其选拔官员的内容到形式,对读书人的思想限制越来越大,也越来越严,尤其明朝出现的八股文,唯一的用途就是考科举,此外绝无任何实用价值。】

  【像唐朝科举考试还有明法,即法律相关,以及明算,数学相关等多种科目,宋朝科举考试也有明经科目,考试内容有帖经,墨义和诗赋,但这之后却取消了墨义诗赋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明清科举更是改为考八股文。】

  【所以宋代以后,士大夫知识阶层的文化创造能力真的是每况愈下,人才一代不如一代!】

  【而所谓官学,学院,科举制等,若是无法接受新的思想,学术,以及技术等等,若是没有革新精神,那么这样一种既存制度或事物的演变过程,便常常不是越变越好,而是越变越糟!】

  【也因此,这样的教育便无疑是落后的了。】

  明清众人:“……”

  竟是如此吗?

  这可真是叫他们心思复杂。

  秦王宫。

  嬴政倒是连连点头,接受良好。

  若是通过科举制,却只得那等只会讲经论策之人,甚至只以“专一”的标准取人,一点实干才能都没有,也不“多才多艺”,那要之有何用?现在他秦朝可是不需要这样的“特定人才”。

  【所以讲到这里,让我们回归最初的初心。】

  【还记得第一期视频的专题名称是什么吗?】

  “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