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拿回工资(1 / 2)

“师父...!”

何雨柱一进食堂后厨,马华,胖子等人就过来喊师父,现在何雨柱虽然还是一食堂的班长,但是此时的一食堂基本都是何雨柱的人。

都是何雨柱的徒弟,所以他在食堂中说话,比谁都好使。

所以秦淮茹才能肆无忌惮的来食堂拿馒头,只是现在不行了..何雨柱可不想再被吸血了。

“好...!”何雨柱点头,跟着去了自己的小单间,在里面喝茶,跟着马华就带着师兄弟们开始干活,基本上现在的活都不用何雨柱去做,年轻的时候,何雨柱还要操办小食堂,只是现在红星轧钢厂的效益越来越差,这小食堂也就闲置了。

何雨柱现在基本上也就去大领导那里做做饭,其他的时候,都是休息,或者是教教徒弟。

不过,傻柱对徒弟可不好,一直都是藏一手,不仅仅是对胖子,就是马华也是一样的,何雨柱则是不一样,这两天马华跟着何雨柱的身后,算是学到了一些真东西。

其实何雨柱已经准备一两年之后就辞职了,和以前不一样了,现在是七十年代末了...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的时候,工人那是最好的职业,如果你有条件分到工厂当个工人,那是很幸福的事。

因为那时候工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很高,被称为高等阶级。

那时的工资虽然不高,一级工资33元,二级工资38.6元,叫“二鼻子”。

但不要小瞧这“二鼻子”,一般青年工人大都是这个级别的工资,但找对象结婚不难,还可以按分排队等待工厂福利分房。

结婚后熬几年工资可以涨到三级工45元,这样三口之家日子可以过得蛮像样。

那个年代,工人的劳动布蓝工作服也是很时髦的,你可以留一件专门在平常日子穿,哪怕是洗得发白,也是很体面。

这些都是因为工人的社会地位高,年轻人参加工作大都还是选择去工厂,而那时的公检法包括现在特别吃香的环保局等单位,都是冷门,年轻人瞅都不愿意多瞅一眼。

不过,随着时代的潮流向前,风停了,就直接开放了,大量的新兴事物进入到了大众的眼前,比如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四大件”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

但是开放后,“四大件”变成了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电冰箱。

“四大件”的更新换代,象征着人们的生活好了,可是也象征着某些人的地位开始了转变。

夏天,为来访的客人递上一杯冰镇的冷饮;周末,全家人坐在彩色电视机前欣赏节目;星期天,双职工把大堆该洗的衣服委托给洗衣机;做饭时,打开录音机,听听音乐,学会儿外语...那生活该有多好!

只是此时的四大件,绝对不是工人可以买得起的,四合院里的很多人,一个月七八十元工资,养活四五个孩子,不要说当时的“四大件”,就连个破半导体被小三儿摔在地上,也要闹得一家子冲他吹胡子瞪眼的。

那一点点的工资,怎么可能支撑新四大件的生活,这也预示着工人开始逐渐被淘汰了,另外一群曾经被工人看不起的个体户开始拥有了地位。

特别是七十年代末的时候,那个时候敢于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那是得到了很多的红利,就比如傻子瓜子,这位就很难厉害,63年的时候,被抓过,判刑一年。

出来之后,继续搞,支起自己的小篷子,放着录音机叫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