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父亲(1 / 2)

砚北南安,某处街道上,一家不大的小店坐落于此,挂在门上的招牌已经有些褪色,显然已经有些年头,但表示店铺名的几个大字却显得崭新无比:

笑笑面食坊。

“爸,真就改成这个名么?”

已上高中的陈笑身材高大,身形修长,俊朗中带着一抹清冷的面孔不时引人侧目,在街坊的同龄人中宛如鹤立鸡群。

但此刻,体态笔挺的他却一手捂脸,话语中带着几分难言的羞耻感。

“为了迎合你们年轻人嘛,不然还叫原来的‘各类面食’多没吸引力啊。”

一旁的中年男人笑道。他身形并不算高大,大概只到自己儿子的鼻尖处,面容稳重,一双眼睛常常透露着和年龄不符的神采,不时闪过几分智慧的光芒。

“再说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换了新招牌,咱们家以后也一定步步高升,越来越好!”

说完,他拍着身旁儿子的肩膀哈哈大笑,坐在店里的母亲也露出笑容。

陈笑神情有些无奈,不过最终,他也笑了起来。

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进到屋里,门上招牌上闪亮的大字好似也笑了起来。

第二天早上,陈笑拎起背包前去上学,他的高中就在附近,念着家中劳务的他最终说服了父母,办了走读。

同样早起的陈父陈母并排站在店门口,看着自家孩子远去。

陈父眼里满是骄傲。

“小笑已经高二了,明年就要统考了,他成绩那么好,咱家里总算要出个大学生了。”

陈母眉眼中却藏着疼惜。

“好大学都在都在外地,他又不好花钱,一个人到那边肯定得受罪,还不告诉咱们。”

“嗯……咱们要提前把该准备的都准备好。”

“到时候,学费,衣服,再买个好笔记本,大学生都有,全给他塞到包里,让他风风光光地上大学,第一天就让同学羡慕……”

两口子的交谈还在继续,实际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的谈话,他们早早的便为孩子上大学做起了准备。

包括换个招牌增添点新意来吸引顾客,也是为了这方面的考量。

街道上逐渐人来人往,夫妻俩忙活完一早上,陈父便踩着开工点去了工地。

午时,工地里一处阴凉的角落,三名工人聚在一起,陈父站在两名工友中间,开口问道:

“老周,老李,这个工地差不多也快完工了,这两天有啥合适的活么,你们知道我的,累点不要紧。”

陈父在工地工作时和投缘的两人相识,如今三人也从青年步入中年,既是工友,更是好友,彼此间自然也是十分熟悉。

“老陈,你别说,最近好像还真有个大单子!”

听完陈父的话,老周有些神秘地说道,他皮肤黝黑,嗓音粗糙,却正是陈笑年幼时带着无措的他进入工地的那位工人。

“大单子,老周,咱也干了不少年了,能有多大?现在哪个条件好点的大工程招工不看几页文凭?”

陈父还没开口,一旁的老李却接上了话茬,他的语气中带着自嘲,显得不以为意。

“你还真别不信,我上午也想着这边差不多了,就去中介所问了问。”

“你猜怎么着,有一个临江的大工程要招工,薪水高,待遇也好,人家还特别强调了:不看学历,只看本事!”

老周好似得胜般地说道,让陈父不禁哑然失笑。

“真的假的?”

闻言,老李也不和他置气,有些讶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