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但致良知成德业864(1 / 2)

  谢家两兄弟一时面面相觑,以两广总督的身份地位,他早该知道这背后的水有多深,那为什么……

  谢丕心下感动,道:“伯安兄实不必如此,您能帮我们这个忙,我们已经是铭感五内了。”

  面对谢丕心急之言,王守仁只是一笑:“不必怕连累我,事到如今,谁不是是局中人呢?”

  他忽而道:“你们这一路,可去过书院?”

  谢云一愣,他赧然道:“我们这一路尽顾着逃命,学业早已都荒疏。”

  王守仁爽朗一笑:“那么,到了广州,可万万不能错过了。”

  谢丕早已听月池说过七十二家书院的情况,今又复听王守仁提起,不由心念一动。王守仁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切勿多思,好好歇着。”

  他走后,谢云仍是云里雾里,他看向谢丕:“哥,还走吗?”

  谢丕默了默,到底还是摇了摇头。话说到此,他们兄弟二人这才住下。

  谢丕、谢云都是自幼未吃过多少苦头的人,这一路受尽风霜,担惊受怕,身体早就到了临界点了,如今陡一放松,亦是病了足足半月。

  而就在这半个月中,他们终于有机会亲眼目睹两广书院的盛况。他们做儒生打扮,来到赫赫有名的仙湖。此湖乃是五代时南汉高祖刘岩命人挖掘而出,湖心有一个小岛,为刘岩和方士炼药之地,其上遍植鲜花名药,故得名为药洲。宋时,理学家周敦颐曾寓居于此,大书法家米芾亦留下墨宝。这为风光秀丽的仙湖药洲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到了弘治年间,程乡县县令刘彬为了纪念周敦颐创建了一所濂溪书院。以书院为根基,前有李梦阳,后有王守仁,经这两代的建设,药洲已成为了一省的文教枢纽。

  谢丕一到药洲,就被这里的盛况惊呆了,来此的人实在太多,一眼望去竟有五六百人的模样。其中,不仅有高冠博带的儒生,还不乏贩夫走卒。

  两兄弟对视一眼,都觉不可思议。

  谢丕悄声问谢云:“你就没听说过吗?”

  谢云道:“听过是听过,可没想到,他们已经到这个地步了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