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等闲离别易销魂(1 / 2)

  一个人认了爹,愿意掏钱来为“亲爹”办丧事,其他人当然也不能落后,只能咬牙都认了爹,掏出银两来,希望能送“圣人”一样的李御史早登极乐。刘瑾看着这一场闹剧,突然回过神来,他们其实一直都想送李越往生,只不过送的方式,前后截然不同罢了。

  都御史刘达经此一遭,仿佛老了十岁,脸上沟壑深刻,他颤着声音道:“是否还得办一些法事?”

  此言一出,立马就有人附和,有的人说要请一百零八位高僧来念经超度,有的人说要做七七四十九的水陆法会,还有人说要为李御史建庙立碑,以供后人瞻仰。更有甚者,有人主动提出,李御史没有子嗣,他自己的儿子聪明伶俐,乖巧可人,愿意过继给李御史,好给他披麻戴孝。

  刘瑾回头看了一眼李越的牌位,突然笑出了声。一时四座皆静,大家都傻傻地盯着他。刘瑾乐不可支道:“好一群孝顺的乖儿啊。你们要早有这份孝心,你们亲爹何至于被围困一个多时辰,至今尸骨无存呀。”

  一众人闻言立时面如死灰,刘达是又惭又怕,半晌方颤颤巍巍道:“刘太监,你、这话不可胡言,别忘了,你也在场!”

  刘瑾一面摆手,一面道:“好好好,不说了,不说了。咱们再议。依我看,什么念经超度,水陆法会都不必办了。”

  有人脱口而出:“这怎么成……”

  刘瑾冷笑一声:“怎么不成。你以为李越在乎这些吗?按我的意思,就把这银钱一半给那些受伤的士卒瞧病,一半分给战死之人的亲属。也不算大家伙都烂了心。”

  刘达面色一白,他道:“可是,是不是太多了……”

  刘瑾粗粗点了点数目:“是多了些。这样吧,李御史素是怜香惜玉之人,要是还有多余的就分给贫苦人家的女孩,权做嫁妆,也免得她们没钱嫁不出去,熬成了老姑娘。”

  刘达默默无言,算是同意了,可其他人仍满面犹疑。刘瑾不耐烦道:“行了行了,不就是眼见风向不对,想重新站队,好推卸责任吗?咱家不比你们了解圣上,了解李越,按我这个法子办,才能安然无恙,知道吗!”

  众人只得点头。之后几天,虽免了大部分繁文缛节,但最基本的吊唁之礼还是得有。比起官员们的装模作样,百姓与士卒就要真诚得多。他们自发地披麻戴孝,在李越的灵位前上香。贞筠就是在这一片雪白中,来到了宣府。

  这些日子,她早已将眼泪都哭干了,她望着巍峨的城墙,扯了扯嘴角道:“你不要我来,我偏要来。你看,我到底还是来了。阿越、时春,我来带你们回家了……”

  牛车在东岳庙前停住。夏启前往叩门。一听是国舅爷和李越的夫人至了,宣府的大小官吏都迎了上来。

  贞筠根本无暇同他们闲扯。她直奔主题道:“灵堂何在?”

  刘瑾道:“恭人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