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石敬瑭之死53(1 / 2)

建康。

南唐宫城。

瑶光殿。

李昪今日并没有在勤政殿处理奏疏,而是在瑶光殿读书,旁边是手上依旧绣个不停的宋皇后,这几个月来,李昪真切地感觉到自己已经是个老人了,不仅处理政务没有从前那般勤快精简,而且嗜睡,动不动身体就感到一股疲惫感。

他又想起来之前那些道士进贡的“长命丹”,微微有点动心,但又想起先前就在这里答应过宋皇后和李弘冀的事,叹了口气,终究还是把那份对于“长生不老”的心思收了回去。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殿外传来,宋略小步快走进殿内,还没来得及歇一口气,就急忙禀告道:“陛下,中原的探子传来消息,晋帝石敬瑭驾崩了,河南尹、郑王石重贵在柩前即位。”

“什么?!”听到这个消息,李昪的第一个反应是石敬瑭怎么会让石重贵继位,这里面一定有猫腻——石重贵虽然称呼上是石敬瑭的儿子,但实则是石敬瑭的侄子。从石敬瑭没有让石重贵任开封尹这件事就能看出,他根本没有让石重贵继位的打算。

想到这里,李昪心里的心思不由得又活络起来,作为一个在很多方面都比较英明的帝皇,他并不是不想北伐,也并不是不想开疆拓土,扩大南唐的势力范围,为后代子孙留下更大的基业。

只是他深刻地明白,以南唐此时的国力是不敌中原之晋朝的。所以在位期间才连年下令让百姓休养生息,就是想借此趁机壮大国力,然后趁中原内乱之时,再一举竟全功。

但石敬瑭驾崩究竟会不会引发中原内乱,是不是南唐出兵北伐的好时机?李昪有点拿不准主意。

他知道现在手底下的三个宰相都无用,于是对着宋略说道:“召集文武大臣,往朝堂一论。”

……

……

“诸位卿家,关于北方之事,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有何意见,畅所欲言,尽皆道来。”

魏岑之前在朝堂上言辞顺理,给李昪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再加上他的发言在当时和李昪想得不谋而合,所以从一个小小的校书郎被提拔为吏部郎中,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在朝堂上站位,更靠前了一些。

魏岑尝到了快速升官的甜头,揣摩起李昪的心思也就愈发地用力起来。

他在心里这么想到,要是李昪不想北伐,一定会把石敬瑭驾崩之事当做小事一笑而过,可李昪现在竟然大张旗鼓地召开朝会,分明就是内心想要北伐,但拿不准这到底是不是个北伐的好时机,于是才召集群臣商议。

不得不说,魏岑确实是个善于揣摩上意的高手,这一轮分析下来,竟然把李昪的心思分析得大差不差。

魏岑想通了其中的关节,第一个拿着芴板出列,道:“陛下,依臣之见,晋帝石敬瑭驾崩,石重贵为官多年,毫无政绩,未著人望。即使继位,各地藩镇多是些武夫,武夫骄纵,怕是不会服从石重贵。若此时我大唐出兵北伐,必然对得到诸镇响应,云集而景从,大势之下,必能一举而攻下汴梁,定鼎中原。”

既然搞懂了李昪心里在想什么,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只需要赞同李昪的想法,而不用去管这件事情到底能不能实施,可行度有多少,会不会徒耗民力,会不会消费国力……

这就是奸臣和忠臣最大的区别。

果然,李昪竟然开口夸赞魏岑:“景山有心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