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灾年流民多,光明归桃山46(1 / 2)

天启十年的冬日。

终于来了。

寒风呼啸,凛冽的冬日,大地仿佛被冷风的钢刀切割,一片冰雪的世界展现在眼前,冷风如同银色的刀锋,无情地刺穿一切,吹散了秋天的余韵,将寂寞的冬季推向了极致。

在这一刻,大地成了冷酷的画布,冰冷的色彩在寒风的吹拂下舞动,翩翩起舞,勾勒出一幅梦幻般的画卷。

大唐公主李渔嫁去了草原后。

使得这个冬日里,草原不仅没有受到灾祸,反而比往年要过的更好。

对草原的金帐王庭来说,这是一个丰年。

与之相反的是大唐,国土面积庞大,总是会有一些地方遭受灾难,干旱,水灾,又或者是兵灾,大唐的南地,已经是遍地疮痍。

南北各地,聚集难民总数,达到了有千万之众。

从北方的旱灾逃往南方,又或者从南方水灾逃往北方。

遍地的尸体,残缺不堪,连土地都有被啃食过的痕迹,呻吟着的子民,甚至食着自己的手臂,仍不觉得果腹,永恒的饥饿,无止境地吞食,大腹便便,饥饿感仍旧啃食着灵魂。

灾情之严重,无法想象。

今年的大雪,来的有些早,这些灾民如果没有人帮助的话,他们绝对撑不过这一个冬天。

而这些灾民,便是义军们最为充足的兵员。

随着义军数量膨胀式的增长。

他们终于触碰到了士族的利益。

朝中大臣在各地都有产业,因为义军和灾民,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于是,在朝臣的推动下。

镇国大将军许世,领兵出征。

随军的有许多人。

有书院往年的弟子,也有昊天道南门修士。

在昊天的世界里,造反终究是行不通的,尤其是凡人。

终究只是蝼蚁。

哪怕是再聪明,再厉害。

在修行者绝对实力面前,也只能遭到碾压。

朝中的人并不都是坏的。

只是,大唐帝国建立了千年,士族在这片土地上根深蒂固,想要改变这一切太难了。

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唐国历史上的改革有许多。

但都不见成效。

因为人,本就是贪婪的。

土地兼并,仿佛是大势所趋。

士族也是杀伐不尽。

夫子活了千年,他在唐国的土地上生活了千年,他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哪怕他是圣人,一个念头可杀万人。

可他依旧没有办法,减少大唐土地上的灾民。

他很清楚。

如果不是有书院压着。

大唐帝国,可能已经换了许多主人。

书院站队了大唐。

那么大唐这片土地上的修行者,便只能站队大唐。

毕竟,即便是道门,也没有办法战胜书院。

义军的泥腿子。

没有修行者的帮助,终将毁灭。

许世也是士族。

在他的背后,也站着一个家族。

他很清楚这场灾难背后的隐秘。

但他什么都做不了。

李渔出嫁,士族将粮食送去了草原。

这些士族总是要从另外一个方面,将送出去的钱财重新剥削回来。

大军阵前。

老将许世一席铠甲勃然英姿,如琼枝一树,栽于黑山白水之间,终身流露着琉璃般的光彩,漆黑看不见底的眼眸,如一潭深水直淹没得人无处喘息。

迎面望过去,义军领兵的是一个年约五十上下的大胡子,他那辨不清是什么形状的脸上长满黑毛,几乎将眼睛,鼻子,嘴巴全部给埋住,两眼间或一轮,露出白白的眼仁。

这支义军组成只有五千多人,大多都是各地难民里的青壮年,为了讨口饭吃加入了义军,大多数人甚至没有武器,拿着木棍锄头的比比皆是。

能穿铠甲的人,更是稀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