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李渔远嫁草原,陈皮皮考入书院34(1 / 2)

大唐局势动荡。

北有蛮人虎视眈眈,南有义军袭扰边防。

道门的光明大神官也来了唐国。

钦天监的监正以生命为代价留下批语。

国师李青山也曾亲自登上观星楼。

这个国家,也许,真的会即将面临一场浩劫。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监正留下的批语内容,将会应验在一个只有十三岁的小姑娘头上。

而这个小姑娘,就是大唐四公主李渔。

李渔是唐王的孩子。

作为皇帝的孩子,她生来便有气运傍身。

若是强行将她留在长安城内,可能会冲乱了大唐的气运,导致大唐帝国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

朝堂上,官员们努力的向上攀爬,就是为了掌握更多的权利,获取更多的享受和钱财,在面对危机的时候,能比弱者多几个选项。

官员们自然不希望让唐国面临危机。

一份份谏书递了上去。

每一个臣子都是洋洋洒洒的上千字,阐述着国家的不容易,四公主李渔已经到了适嫁的年龄,希望让她离开长安城,破掉这不吉的批语。

皇帝李仲易对此难以抉择。

一方面,他疼爱自己的女儿,不希望她受苦。

一方面,朝臣的反应激烈,李渔确实也到了适婚的年龄。

就在皇帝心烦意乱的时候。

四公主李渔,竟跪伏于大明宫前扣头,愿意舍弃长安城的繁华,远嫁草原平了金帐单于的怒火,一举破解草原之乱、还有国将不宁的批语。

众朝臣震惊,皇帝也震惊无比。

谁能想到,只有十三岁的李渔,会有这般的魄力。

千年来,大唐修兵利甲,拱卫国土,从不怕战争。

草原金帐王庭,欲要与大唐开战,对于尊严重过性命的唐人高层来说,这是赤裸裸的打脸。

用公主去换取北方的和平,简直可笑至极。

哪怕朝中希望李渔离开长安的大臣们,也不愿受此屈辱。

各大臣联名上书,皇帝李仲易气的怒摔数盏白玉杯。

传言中,同李渔不和的皇后,竟也是心绪复杂。

李渔生在宫中。

却能在许多皇子皇女中脱颖而出。

她自然不是傻笨之人。

国将不宁的批语,已成定局。

本就生在皇室,她根本没有选择自己另一半的权利。

她迟早会被嫁出去。

虽是女儿之身,却喜善权谋之道。

以一己之力,平定草原。

绝对是一件能载入史册的功绩,对她未来掌握更多的权利有着巨大的帮助。

金帐王庭的单于年纪已经很大了。

待单于归天之后,凭着大唐的权威,李渔依旧可以重返长安城。

一个女儿身,想要权利太难了。

所以,她必须出名,必须赌这一场。

此事,一经传出,天下震惊,坊间的议论不断。

民众们纷纷想要参军北上,和蛮人一决雌雄。

李渔出的决定,反而显得“国将不宁”的批语不重要了。

草原的雄狮,金帐王庭的单于得知此事,深感荣耀,赞赏公主的性情,竟派遣使者,入朝求亲,更是带着牛羊两万头,给足了大唐面子,以彰显诚意。

这一年,知守观走出一个不知名的小胖子。

一路从西陵北上,穿越南晋大地,由南至北沿着李云帆的路,一路来到了长安城。

书院每年都会招收一批学生。

今年也不例外。

小胖子名叫陈皮皮,是道门知守观观主的儿子。

道门的陈规旧则太过于枯燥。

听闻书院的夫子,比他的父亲更强,并且有教无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