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旁根(1 / 2)

吃完午餐,两人便在学舍就地解散。

距离下午开课还有点时间,云皓一日既往的前往藏经楼。

自从知道自家师父在藏经楼一混就是十五年后,他就更喜欢这地方了。

传法院藏经楼一共九层,未入峰者最多只能上三层楼,三楼以下多是基础修行典籍与各类杂书。

四、五楼所藏是各类修道技艺。

术法、剑道、武道、阵、器、丹、符、医、卜卦、傀儡、灵植等等,绝大多数与修道技艺相关的基础书籍都能在其中找到,藏书不可谓不丰富。

四、五楼一般只对入峰弟子开放。

当然,只要有善功,就算未入峰也可兑换四五楼的藏书。

之所以如此安排,其中用意很明显,那就是让练气弟子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筑基之上。

法为根,术为末,舍本求末乃是大忌。

至于六层之上的藏书,那就需要兑换了。

第六层所藏乃是根本之法。若不是带艺拜师,并对自身修炼之法满意,传法院的每一位弟子都能在感悟到天地灵气之后,按照自身所需来此选择一门练气之法,开启修炼之始。

据说自家师父在未入峰之前就看遍了六层以下的所有书籍,也不知道是怎么做到的。

时间在阅读中飞速掠过,下午,云皓去感应课上混了一炷熏香。

学习了多种冥想法,又辅以各种静心安神之物,最终也没能让自己静下来,云皓最后选择了一个并不算聪明的办法——不动。

学武以让自身更好进入胎息之境,浮华道上虚实交织,求得美满却无心满之感,接受真实却无法完全坦然,最终只求得一心抽离,旁观不动。

以此为起点,随着体悟增多,入门已然两月有余,入定功夫近来总算有了一种渐入佳境之感。

万事开头难,可只要找到门径,一切就会开始变得水到渠成起来。

云皓近来就是这种感觉。

这种感觉不止体现在入定功夫上,逐渐能够读懂、理解道藏典籍,藏经楼内的书籍,青峰之上的珍藏都在不断开拓着他的眼界,一点一点为他打开了修行大门,让他甚至得以窥视门内的风景。

看见了,知道了,自然也就明白了要如何去做。

“……云师弟!”

傍晚时分,云皓回返青峰途中听到了一声呼唤。

见到空中落下之人,云皓连忙作辑回应:“师兄!”

来人不是他人,正是当日在码头为他指路的那位师兄。

“没想到云师弟竟然真就拜入了青峰,初闻之时,我还真是有点被吓到了。”

“因缘际会,加几分侥幸而已。说起来惭愧,当日匆忙,还未问师兄之名?”

“我姓李,单名一个永字。”

“李师兄!”

“不必如此多礼。”

李永连连摆手,“那日我也不知师弟之名,却没想到只隔了几日就听到了师弟的大名。”

当日只是有点在意,毕竟是玄真首座送过来的人,可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却是他完全没有想到的。以凡人之境拜入青峰,这可是玄清宗立宗以来的首例,不折不扣的第一人。

能被如此特殊对待的,又怎么会是平庸之辈。

“恐怕不会是什么好名声。”

“不招人妒的才是庸才。等几十年后,再也听不到这些闲言碎语,师弟回头再看如今或许会觉得这是一件趣事也说不定。”

“师兄是会安慰人的。”

李永哈哈一笑,“听说近来有不少人想要约你上试剑台。”

“青峰试剑台,同境界者上,师弟还没有资格上去。”

“师弟如竹,或不在意风雨,却务必要小心旁根。”

“师兄可有教我?”

竹子三年不长一夜千尺,小心旁根之语明显是话里有话。

“师弟可曾听说过柳卓师弟之名?”

“未曾。”

“如此,师弟不妨多了解一番。这位柳卓师弟不久前刚完成筑基,据说有上青峰之意。”

“!”

这是为了防止鞭长莫及,直接选择上门来了啊!

上了青峰,灵地差,资源差,连个师父都找不到,这若还不是冲他来的,那就真见鬼了。

“竟然有这事,若非师兄提醒,师弟可能要吃大亏了。”

“这种事情就算我不说,师弟也很快就会知道的。”

云皓没再说什么,只是郑重行了一礼。

“时间已经不早,我还要前往总管处复命,想与师弟长谈恐怕只能等下次了。”

“复命要紧,师弟这边随时有空。”

“也好,我们下次再聊。”

话语间,李永脚下升起了行舟,“我掌往返送递之职,若是在门内,大多时间必然都在码头,师弟若有闲暇不妨来走走。”

“一定会的。”

李永最后点了下头,乘舟而去。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