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章 会议,预言(1 / 2)

早饭后,陶林去孙家拜访。

贺秀莲沾光跟着蹭曝光,混脸熟,力求尽早和孙家众人建立亲密联系,走通上层路线,争取先田润叶一步形成既成事实。

陶林曾私下悄悄问穆旭,是不是由他先代表贺耀宗,为贺秀莲说媒,或者讨孙家个口风。因为穆旭的关系,陶林同贺家的关系很好,有这个资格。

穆旭摇头,说:“欲速则不达,还是顺其自然的好。”于是提议暂作罢。

穆旭是不想贺秀莲爱得太卑微。

陶林同贺秀莲走后,穆旭留在大队部没走,没多久,田福堂带着他的大队班子来到,同穆旭落实村里养羊的事。

他们都对育肥羊给予了厚望。

这是明摆着的事儿。

这年头不但缺粮,更缺肉,只要有,不愁换不来想要的东西。双水村若有办法实现大规模养殖,绝对会血赚。

关键是人都不够吃,哪有家禽牲畜的事儿,上级下达到村里的养猪指标就是如此,每头生猪补贴百五十斤高粱,都没人愿意养,不得已只好抓阄落实。

可是若能把庄稼秸秆变成饲料,那就是无本万利的事了,咋能不积极嘛。

其实村里冬天喂牲口也是用麦秸、包谷秆什么的,但那是没办法的办法,而且要加入大量的精饲料才成,比如高粱、麦麸。

干麦秸、包谷秆只能提供粗纤维,长膘还得靠精饲料,就这也只是维持牲畜的状态,想更近一步,慢得很。

除非加更多的精料。

可哪里有嘛。

所以,农村家庭养殖都是随季节。

秋末冬初逮只猪娃,汤汤水水凑和到开春,就可以吃猪草了,到夏秋粮食下来猛喂一阵,春节时候正好杀年猪。

所以,农村土猪大多一年一茬。

这种模式延续了上千年,直到现代粮食开始大量结余,而且有了猪饲料,才从根本上改变了猪的生产周期。

穆旭之所以选择养羊,而不是猪、鸡那些,原因也在于粮食。

“那么问题就来了。一是买羊的钱从哪里来?二是烧柴的事咋解决?”

讨论来讨论去,问题根结落到买羊、燃料的事上。提出这个问题的是二队长金俊武,四十来岁的年纪,腰圆膀粗,一双铜铸大眼炯炯有光。

话音一落,窑里鸦雀无声,众人面面相觑,不知说啥,有些冷场。

都是要命的问题呀。

钱重要不用说,大家都知道。

之所以提烧柴,是因为庄稼秸秆在农村另有个重要作用,那就是生火。

做饭、冬天取暖都离不开他。

后世秸秆之所以成为问题,一是农村做饭改煤气,取暖用空调,再加上没有了家庭养殖,又不愿费力积肥,种养循环被彻底破坏,于是就成了问题。

不烧而何?

金俊武其人在双水村有一号,不只是生产队长,还是金家族里的好汉。

他父亲是双水村名人金老先生,老先生常年在村里教冬书,惠人无数。

金俊武兄弟三人,他行二。

不过,老先生的文气没能在三兄弟身上得到延续,到了金俊武这一代,三兄弟里竟没有一个能够子承父业的。

老大金俊文五十来岁,手巧,杀猪、泥窑、垒锅灶,匠工活儿都能来两下,还生养了两个土匪般蛮横的儿子,一般人不惹他,他呢也很少出头做事。

只闷头过自个的光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