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一道指令28(1 / 2)

在魏国朝堂上,一道指令如狂风骤雨般掀起波澜,有心之人均能敏锐捕捉到数股势力在暗流涌动。这道指令虽仅被少数人知晓,却犹如野火燎原,迅速传遍朝堂的每个角落。尤为令人惊愕的是,三皇子竟被立为太子,这一转变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在内城一座宁静而庄重的宅院里,两位老者正襟危坐,品茗论道。其中一位,正是魏朝的都察院左都御史侯承志。他缓缓放下手中精致的茶盏,望向窗外飘落的枫叶,眉宇间透露出深深的忧虑。他叹息道:“陛下此举,岂非失智?三殿下虽英勇善战,但痴迷武艺,对文治之道一窍不通,如何能够驾驭这朝堂之上的风云变幻?实乃令人费解啊!”

“御史大人所言极是,论及学识渊博,诸皇子中,唯二皇子堪当太子大任。二皇子曾师从刘大学士,文韬武略皆备,本以为陛下慧眼识珠,必择此明珠。谁料,陛下却属意于三皇子那武夫。然,世事难料,人心难测。”说话的这位是魏朝现任布政使,陆天宁,财政之巨擘,亦对侯承志的话深表赞同,他的声音如同悠扬的琴音,在内堂之上回荡,为二皇子鸣不平,好像经他这么一说就能让圣心回转,择良才以继大统。

“朝堂之上,局势错综复杂,唯有不拘一格、善用权谋的君皇方能拨云见日,力挽狂澜。然而,陛下召回镇南候之举,实令老朽费解。须知南蛮野心勃勃,觊觎我南边疆土已久,时刻准备伺机而动。镇南候威名远播,为南方屏障,一旦离去,南蛮岂非得逞所愿?朝廷现状堪忧,实力尚未恢复,震慑南蛮之力尚显不足。陛下此举,岂不是自毁长城,置国家安危于不顾?老朽本想进宫面圣恳请圣上三思,可转念一想,比老朽更加不想见到镇南候回京之人不计少数,加上圣上如今不理朝政,一直藏在寝宫便又作罢。”侯承志轻捋胡须,嘴上说着忧国忧民的话,可表情则是看不出有多忧愁。

“陛下龙体欠安,已有多日未曾临朝,今日封太子消息骤然而至,犹如晴空霹雳,令人措手不及。”陆天宁亦效仿侯承志,轻抚胡须,沉思片刻。他猛然惊醒,凝视着侯承志那泰然自若的面容,低声问道:“御史大人,莫非您暗指此次陛下派遣传旨之人身陷险境?莫非有人意图拦截圣上口谕,让口谕到不了南疆?”此言一出,气氛顿时凝重起来,二人目光交汇,似乎在无声中交流着彼此的猜测与担忧。

“谁知道呢!京都到南疆路途遥远,中间山匪恶霸不计其数,难免有些胆大的土匪见钱眼开把传达口谕的信使给杀了呢?”侯承志没有表明,只是含糊其辞道。

陆天宁没有马上回答侯承志,而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片刻他才有些不确定的说道:“此次陛下派出去的好像都是大内高手,也不知道能不能把口谕送到南疆。”

“再高的高手也难防暗中偷袭。”侯承志说完,两个老狐狸互看一眼都露出一抹难以琢磨的意味。

藤县府县衙内,庄重而古朴,县太爷端坐于办公桌前,神态威严而又不失儒雅。他身着锦袍,头戴乌纱,眉宇间透露出一股凛然邪气。他的目光如炬,审视着案前的公文,笔走龙蛇,字字珠玑。

“大人,您找小的有何吩咐。”突然,堂下进来一人,来人身高八尺有余,行走间自带一股劲风。站立在堂下,声如洪钟般,震得大堂嗡嗡作响。

“吴捕头,本官昨日得一噩耗,闻之心惊胆战。据闻,一伙凶悍的土匪,竟敢在朗朗乾坤之下,闯入一宁静小村,叫翠竹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其行径之残忍,使得周围村庄人人自危,风声鹤唳,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本官思之再三,决定派遣得力之人前往查探,以安民心。故今日特召吴捕头前来,商议此事。”魏楠端坐于高堂之上,声音瓮声瓮气,却难掩其威严。他目光如炬,直视吴峰,似要将其内心窥探无遗。

吴峰抬起头,虎目之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转为疑惑。但他的声音同样铿锵有力,问道:“大人所言非虚?土匪白日行凶?不知是何方匪徒,竟敢如此猖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