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1 / 2)

  而且今日沈君迁是让沈泽兰下厨,沈空青把蓑衣和斗笠挂好,进厨房那会,沈泽兰正把煮好的面起锅。

  厨房有鸡汤的香气,却见沈泽兰用笊篱将细白的面条从锅里捞起,掂了掂水分,倒进盛着鸡汤的碗里,然后从灶头上放着的篮子里抓三五片洗干净的苦麦菜拧成段丢进锅里滚熟再夹起铺在面上。

  最后撒上一点葱花,一碗鸡汤面就做好了。

  沈泽兰看见他,露出笑容:“正好面起锅,大哥你快吃。”

  沈空青嗯了声,问她:“小叔小婶呢?”

  沈泽兰道:“爹去地里看油菜和麦子,娘去村长家找娟伯娘一块剥花生种。”春花生就快下种了。

  这时候麦子和油菜正是生长期,再过一个月就差不多可以采收,今日这雨越下越大,若是雨势过凶就会导致减产或者绝收,一般这时候村里人都万分小心,做好清沟沥水。

  种地这事沈空青自然没有沈君迁清楚,鸡汤面也不着急吃了,先问老爷子:“可要去帮忙?”

  “不用,这点雨不碍事。”

  他说的笃定,沈空青自是信的,便去端了面过来坐着吃。

  沈泽兰则是把锅和笊篱洗了。

  沈君迁坐在他旁边,面对这下了一早上的雨,念了句:“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就看今年这清明雨怎么下了。”

  沈空青吸着面条,这句谚语他打小就听,还有什么“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之类的农谚,老一辈单靠天上的云朵变化、今日下的一场雨就能推测出将来的天气,这等能耐他是不行的。

  至于老爷子这句话,意思就是清明下雨得适量,少了将来干旱,多了将来水涝。

  总之啊,老天爷是阴是晴都得合适才好。

  老百姓种地就是靠天吃饭,今年是风调雨顺还是干旱水涝他都说了不准,今日不知明日事,他还是先填饱肚子再说。

  沈空青捧着面碗大快朵颐,厨房外的雨也开始从大转小,等他吃完一碗面条,又是早上那会的小雨了。

  沈君迁走出去看了一眼,说:“嘿呀,这才对,一会就该出太阳了。”

  沈空青见他心情转好,就知这才是清明节该有的样子。

  晴雨交织,时而春雨绵绵,时而春光明媚。

  作者有话要说:

  我忘记说了,这本是大青养娃,所以后边会有奶孩子的情节,哈哈哈,我看挺多人喜欢的,之前木子和颜颜那本也有人说有养娃日常就更好了。

  第22章

  又过了三刻钟,外面雨转天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