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及时(2 / 2)

  佛教盛行,一座大殿摆一个功德箱,每个香客往功德箱里扔上三五枚铜钱,不出一个月就能轻松攒下十几万钱——不然寺里也没有那么多铜可以浇铸佛像。

  “啧,难怪后来的武宗要灭佛。”张棹歌心想。

  她出了大殿,拐个弯去找广宁寺的主持大师,说:“听闻贵寺要开八关斋会,届时不仅会有上千僧人来赴会,还会布施行善,为穷苦百姓施粥、消灾解难。如此盛大的斋会,所需的衣食木炭一定很多吧?贵寺现有的粮食足够吗?我知道哪里能买粮食和木炭。还有,斋会如此盛大,也人多眼杂,很容易出乱子,我定会带人来维持秩序,保证斋会能完顺利召开。”

  主持大师目光幽幽地看着她,她笑吟吟地回视,并不避让。

  半晌,主持大师开了口:“多谢施主。”

  “不用客气。”

  翌日,崔筠听闻广宁寺的僧人上门,略微有些吃惊:不是说要七日后才过来么,怎么这么快,是出了什么变故吗?

  听说了僧人的来意,她微微怔忪。

  青溪和夕岚没注意到崔筠的异常,喜形于色地说:“太好了小娘子,广宁寺想用市价向我们买粮食和木炭,给的都是铜钱,不是以实物来相抵。”

  “这可真是及时雨。”

  “是呀,这也太及时了。”崔筠喃喃自语。

  既然是广宁寺主动提出的交易,崔筠自然不会拒绝。

  她询问那主事的僧人:“不知贵寺需要多少粮食,多少木炭?布帛需要吗?”

  僧人说:“米千石,木炭两千斤,布帛……也需些许。”

  广宁寺对米的需求高,对木炭的需求却不高,这么奇怪的搭配让崔筠一下子就想到了下个月举办的八关斋会。

  听闻斋会将办得十分隆重盛大,不仅附近寺庙的僧人会参加,还邀请了宋州、汴州、邓州等地上千位僧人来赴会。

  崔筠想,这些粮食和木炭估计就是那一两日的消耗。

  昭平别业的粮食要留下一部分作为这个冬天和明年开春的口粮,余粮不够千石,她就组织乡里需要折换税钱的乡亲带着粮食布帛前来当面跟寺里交易。

  看着崔筠将偌大的昭平别业当成了集散地,杜媪气得咬牙切齿,她还等着崔筠服软呢!

  这广宁寺又是怎么一回事,以往他们自产的粮食已经多得粮仓都堆不下,今年为什么要来找崔筠买粮食和木炭?

  等乡亲都换了足够的税钱,广宁寺的僧人才将一车车的粮食给运送回去。

  “多谢崔七娘子,要不是七娘子,我们就只能将粮食贱卖了。”乡民解了燃眉之急,卸下心头重担的同时也不忘向崔筠道谢。

  虽说购买他们粮食布帛的是广宁寺,可要不是崔七娘,广宁寺的僧人乐意搭理他们吗?

  他们之前求到了广宁寺去,广宁寺只接受典当,而粮食又是这个时节最不值钱的,因此典当的价格跟那些粮商来收粮时一般,被压得很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