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好奇的年轻人(1 / 2)

农村的早晨总是比城里来的早,这家公鸡刚鸣完,那家也跟着啼,互不示弱,鸟儿也在屋檐下开起了早会,真是热闹的早晨。

阿福妈早早就起来张罗着早餐,昨晚特地去找村里卖肉师傅预留最新鲜的猪肝粉肠一大早就送来了,一阵加工张罗。没过多久,一大锅香气扑鼻的猪肝粉肠粥已熬好,青白葱花点缀着,真的是色香味俱全。

阳光斜照进了窗户,三个年轻人已起床收拾了。

“哇,好香啊。阿妈你给我们煮了猪肝粉肠粥了呀。”

“是啊,肉都是新鲜的,嫩着很,你们多吃一点。”

“阿福,刚听到你们一会还要去爬山,那时间会不会有点赶?”

“不怕的,我们都安排好了,阿妈放心,一会我们骑车去镇上买些文具给山上的娃。”

“真有心,那一会带一把香去,保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妈,不用不用,我们男孩子不懂这些,心诚就好。”

“对了,妈,中午不用安排我们的午饭了,不用那么辛苦,一会半山回来差不多我们就要去县城赶车了,朋友的车来接,一起带我们去。。”

“好,你们安排好,就行哈。路上小心。”

夏日炎炎,蝉鸣不绝。山间小道绿树成荫,徐徐微风穿林而来,真是舒适。也许是因为有了较为明确的目的,也许是因为时间有限,今日爬山的速度比昨天快之不少。

一到仙桃宫,阿福三人想着先找主理打个招呼说明来意,主殿进出了几道门没有看到,但是看到一位戴着眼镜的老先生,正在那边对着本子毛笔抄写在一张大红纸上,大家看着娴熟细腻的毛笔字整整齐齐,羡慕不已。阿福正想打听主理去向,转头这时抬头看到头上盘着长辫,身着青灰长衫的主理过来了。大家瞬间站着,点头示意,听到阿福特地上山的来由,冷静的脸上稍稍舒展了几分笑意,招待他们走廊间的茶歇处坐下。

小曾和文正拘谨坐着,微笑着听着阿福在寒暄。这时,阿福从自己是金花同学展开了话题,听到了自己的女儿,主理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随即又一阵失落,“你们虽是同学,但是天差地别,你都大学毕业去城里了,而金花现在什么都没有......。哎!”一声悠长的叹息。

阿福想到昨天母亲说的关于金花的事,有可能是真的。阿福话题一转,“对了,阿婶,金花在哪里工作?说不定以后我和她还有机会见面。我在省城工作,日后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您可以跟我联系。”这个是我的电话,接着递过一张名片给主持,接着用手指了指名片上的电话。

听到阿福这么说,便不经意抓起阿福的手,眼睛发光,

“好,好啊。”

随即转身向内侧的一张桌走去,桌子红漆已渐渐剥落,桌上摆着各种香纸,在靠窗户有一块小小的小格窗,放着一尊陶瓷观音像,观音前贴着一张小照片。主理把照片拿了过来,大家挤过去一看。学生齐肩短发大眼睛,小嘴巴,可爱的脸蛋上还有嵌着小酒窝,正笑着比着耶,好一个青春。

“这位好像是金花哦?这个地方好像是我们初中学校的湖心亭呢”

“嗯,是的。那时还是初中。”

然后又起身,把身后墙上的一块红布扯了下来,众人起身抬头一看,那是一个四周用木板镶边的大玻璃相框,里面大大小小摆着各种各样的黑白及彩色照片,许多记录仙桃宫佛会的记录,也有保才公和一些慈善捐赠人士的合影。照片上的保才公果然如大家所说的那样个子精简不及一米五,小圆脸精气十足穿着长衫着像个土地神。

还有一张渐渐模糊的黑白合照格外吸睛,背景是当年的仙桃宫,坐在中间的是一位盘发的婆婆,保才公坐在右侧,年轻的主理站在旁边怀里抱着一个幼小的孩子,地上还坐着爬着7个大小不一的小孩,照片下面黑笔写着1990年9月留影。

“这些都是您的孩子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