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争!(1 / 2)

满朝的文武大臣,此刻心里只有一个想法:

太傅疯了!

如果没疯,很难解释今天这个场面。其实对于这位太傅的立场,大家都能替他感受到几分尴尬。

靖国历朝的太傅都是太子和皇帝的老师,君臣师生之间一向是一代佳话,

可因为前太子意外身故,如今这位陛下,可和太傅没有什么师生之实,顶多不过是年少时上过几趟课罢了。

最关键的是,在前太子在世之时,谁都没有想过下一任帝王还会有别的人选,而这位太傅,更是早早便收了太子为自己关门弟子。

一身所学倾囊相授,前太子的治国天赋与良善本性也令他欣慰万分,自觉有望培养出一位千古名君,带领靖国再上层楼!

可没想到,一场意外,一生最杰出的弟子就这样没了,当时噩耗传来,正在家中小憩的太傅当场惊醒,随之,便昏阙过去。

后面更是直接大病一场,差点就直接驾鹤西去,可以说,这位太傅心中的伤痛丝毫不亚于那位晚年丧子的安和帝。

待太傅伤病痊愈之后,如今的正淳皇帝已然登基,而这位太傅新朝第一次上朝便直接给了新皇一个下马威,

当场就质疑遗诏的真实性,乃至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直言不讳的指出,是先帝临终时神志不清,方才误将皇位传给了三皇子。

而当时朝堂上,有这种想法的岂止孔赋言一人?实在是这遗诏给的好无道理,只是即便众人心中有所质疑,但种种原因,终究不敢直言。

可孔赋言管不了这些,一个劲的认为,即便先太子亡故,也应该传位于其独子,承袭大统!便是:

熠阳王,柳逸阳!

此言一出,许多朝臣心有所动,他们大多要么是先太子提拔上来的,要么就是孔赋言的门生,

还有一部分,是军方支持熠阳王的将领,他们许多人要么是跟随过柳逸阳南征北讨,要么是受过熠阳军的救助,对这位军中战胜五部感恩佩服。

而其中最出名的,便是当朝太尉,冯国安!这位军方最高话事人,据他自己亲自承认,生平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收熠阳王为亲传弟子,

不是他不想,而是他自觉自己没这个资格。

这是何等的评价?

要知道,这位冯太尉虽然如今年近七旬,可他年轻时也是横刀立马,做过靖国兵马大元帅,统帅三军,用兵如神,

更是力保靖国三十年太平,为安和帝一朝赢得了漫长的发展时间。

可以说,靖国能平稳发展这么些年,直至今日的场景,往前数五十年,都和这位太尉是分不开的。

就是这样军中之神的存在,竟会如此赞扬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如何不让人惊叹!

可即便当时无数人有所质疑,甚至有所心动,但最大的难题出现了,那便是身为此风波的当事人的柳逸阳始终闭门不出,谁都不见,

即便冯国安和孔赋言再如何不平,最终也只能发出无奈的一叹,承认了这位新的陛下。

自那以后,冯太尉虽然心觉遗憾,但行事中也算是配合,可这位孔太傅,就没那么些好脸色了,

每日上朝,可谓是勤勤恳恳,上的奏折可以说是层出不穷,什么皇帝饮食铺张,宫殿过于奢华,选秀时色欲熏心……

总之,大大小小的问题,但凡能被他发现的,什么鸡毛蒜皮的事都被提了出来,关键是他身为太傅,还就有这权力。

皇帝虽然郁闷,但也知是这位老大人心中不爽,借题发挥,每次只好点头受训。

但随着时间一点一滴过去,转眼便是六年,新皇虽然不算英明神武,但好在能听进谏言,行事有所差错也能立改。

即便是孔赋言,也慢慢觉得这位皇帝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劲。

虽然日常还是会有直言顶撞之处,但语气终究是松缓许多,君臣之间的关系也有所改善。

可今日,两人竟会红面相对,还得从早朝说起,

这位陛下今日不知怎的,突然提到立储之事,按常理说,如果帝王正值春秋鼎盛之际,谈立储略有些早了,但皇储事关国本,早些定下也有利于山河稳定,万民心安。

可问题就在于,咱们这位陛下虽然早有皇后,更是身为王妃之时便跟在陛下身边,琴瑟和鸣,夫妻恩爱,但两人至今也未有一名麟儿诞生,只有两名公主正值佳龄。

中宫皇后没有生下一名皇子,便意味着皇室没有嫡子存世,

倒是陛下其他几位妃嫔,为其生下了四位皇子,除去最小的六皇子还未成年,大皇子已经接近而立之年。

可即便有三名皇子成年,可都不是嫡子啊,嫡庶有别,是动乱之因啊,否则,当年这位陛下登基时又何至于有那么多人质疑?

还不是因为,他也是庶子出身,如今,更是要将东宫太子之位交于庶子身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