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出彩52(2 / 2)

“可白虎汤素来有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四大之说,故而轻易不敢用此方。”

“可是这应该怎么辩证呢?”

“哈哈......”学员中有人高声说了一句:“这得是让梁宗翰给说说,他可是孔伯华的学生。”

“哈哈,没错,”有学员笑着打趣道:“孔先生被民间尊称:石膏孔啊!”

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性,身材矮小干枯,带着眼镜,身穿长袍,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边走向讲台边笑着回复:“好,那我就来讲讲孔老师当年对石膏的应用。

“我是30年在孔伯华老师和萧龙友老师开办的北平国医学院求学的。”

“当年孔老师对石膏和温病的讲解,今日想起来还振聋发聩。”

“孔老师的著作《时斋医话》中说:诸石膏之疗能,其体重能泻胃火,其气轻能解表肌(解表清热),生津液,除烦渴,退热疗斑(皮肤上出的小红点成片就叫斑),宣散外感温邪之实热,使从毛孔透出。”

“所以,咱们得先辩证,是不是胃火?”

“比如病患高烧不退,舌苔厚重,口干无津,胸口和后背滚烫,而手心发凉者。”

“这时候当用石膏,解之。”

“好!”

“还有,如果发热者头痛欲裂、壮热如火,也要用石膏,尤为特效,邪热去而脾气缓元气回,缓脾益气......”

梁宗翰在讲台上讲的时候,王德明频频给师兄吴定寰使眼色,结果后者听的聚精会神,没看见。

气的王德明一跺脚,在梁宗翰说话暂停换气的当口,向吴定寰喊道:“师兄,你倒是赶紧记笔记啊!”

又是惹得哄堂大笑,赵炳南笑着打趣道:“好小子,你是到这边来偷师来了啊?”

“也不怕你师父生气,他可是专门正骨的!”

王德明露出腼腆之色,解释了两句:“咱们中医是注重人身整体的嘛,如果来一个因外伤导致骨折的病患,同时患有高热,这不就用上了嘛。”

“好!”赵炳南又高声赞赏了句:“咱们中医就是要摒弃门户之见,海纳百川。”

哈玉民也跟着感叹道:“孔伯华先生和萧龙友先生早就有此胸襟,当年就创办了国医学院,培养了诸多中医人才。”

“吾辈之楷模啊!”

“渡舟,您再上台讲讲《伤寒杂病论》?”

一位方脸阔鼻,30多岁,身着中山装的中年男性站到了讲台上,一开口就满口的东北腔:“好!那我就在诸位面前献丑了!”

“客气,客气。”

“伤寒论里将高热一共呢,分四个辩证:太阳伤寒、太阳中风、少阳发热、阳明经高热;”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六经辨证”,六经辨证是三阴三阳所属经络与相互络属的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为基础的。”

“所以首要问题就是:辨阴阳,探求病位之表里,病情之寒热,病势之虚实。”

“太阳伤寒: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太阳伤害证为表实证,用我的理解:寒邪束表时,胃气与邪气僵持于体表,皮肤腠理发紧,胃气化为郁热,表现为高温、无汗、寒颤不止。”

“这种病征非常好治。”

“发汗而已!”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