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巧了(2 / 2)

不要说一进院,就是三进院,带跨院的四进院,现在的王德明自己也买得起,毕竟柜子底下藏着那么多黄货呢。

可敢买么?

再过两年京城房管局就成立了,工作人员上你家来动员:你家这么多间房子又住不过来,我们帮你出租,每月还有租金,维修什么的都不用你管,多好的事?

这一出租......这房子以后可就不是自己的了!白花钱!

更别提再过十几年的大运动,到时候直接把你撵出去,把你房也占了,你也没处说理去!

虽说改革后,打申请也能还回来一部分,那也费事不是?

所以,这时候嫌自己死得不够快还是怎么的?还大张旗鼓的买大宅子?

多么好的运气才评了一个贫农的成分,可别把自己作死了。

王德明谦逊的一笑:“常大爷,我这不是这两年手里攒了点钱么?总归是先买个房,在城里有个落脚点,以后冬天了,也方便接老娘进城住段日子。”

“嘿,好小子,爷们就看中你这一点,又肯干又孝顺!”常老头又爽朗的笑了两声:“不像你姐夫,干啥啥不行。”

王德明适时的捧了一句:“嗐,我姐夫是还没遇到合适的营生,他又懂日文的,又会开汽车的,再说了,还不是您留的家底儿厚啊?”

“哈哈......”常老头又爽朗的笑了两声,掏出怀表看了下时间:“德明小子,时间还早,咱们走着,我给雅轩去个电话,他前几天说南锣鼓巷有间房,咱们一起去那看看那房,回来刚好饭点。”

“阿玛,德明今儿叫了“惠尔康”的鸭子。”阎宝珍马上见缝插针的补上话,得让阿玛知道弟弟是一直买吃食的。

“嗯,这眼瞅着天儿见凉了,是要补补了。宝珍,家里你再寻摸几个小菜,烫壶好酒,得了我喊雅轩一道过来吃饭。”

“晓得了,阿玛。”

“走吧,爷们。”

王德明一前一后跟着常老头出了宅子,先去门口的铺面里打电话喊上荣四爷,之后两人溜达着走进了南锣鼓巷。

通俗上的南锣鼓巷是一片区域的统称,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东皇城根(后扩宽为张自忠路),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

从北至南有着十几条东西向的胡同,不过此时都是土路,幸好最近没下雨。

一路溜达着听常大爷指着路过的胡同讲解,什么菊儿胡同军机大臣的荣禄啦、秦老胡同内务府的增崇四兄弟啦,不一会儿就到地方了,过了北兵马司胡同不远,离着棉花胡同还有段距离。

王德明抬眼一看门牌后就下意识的一愣,南锣鼓巷95号?怎么这么眼熟呢?

心里就泛起了低估,是那个电视剧里的那个么?

怎么会这么巧的么?

不一会儿,荣四爷也到了,是一个50几岁的老头,个头不高,穿着蓝色的丝绸马褂,下了洋车,先给常老头抱拳:“常二哥,让您受累久等了。”

常老头回了一个抱拳后叹气:“雅轩,咱们都新中国了,这些个老礼,后头就都免了吧?”

“让人看着也笑话,再说了,咱们现在登记的也都是汉族啊。”

“嘿,常二哥,您说的对!走吧,咱们先进去看看。要我说啊,宝珍弟弟现下年龄还小,就一个人,先买两间房挺好。这说起来,自己有房有地,就算在姐姐家住着,被人知道了也不会说什么了不是?”荣四爷跟王德明点点头互相示意,一边打头走进院门,一边劝常老头。

荣四爷要是促成了这个生意,也是有抽头的,类似后世的中介,不过这时候的京城叫房纤。没办法,落地的凤凰不如鸡,总得找点吃食。

“嗐,所以咱不是来看了么?好了咱就直接下定,然后约了时间一起到地政局过户。”

“而且这地儿还成,离家也近,就几步路的事儿,德明小子以后往来也都方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