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往事(2 / 2)

“妈的事情你不用担心,你干爸是留了一些家底的,而且今年政府又给咱们娘俩分了田地,秋天收获的粮食咱们都吃不完。”

“为了振兴家业,德明,你也必须读书,你名字的来源就是《大学》的第一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就这样,建国大典后,趁热打铁,王德明就考上了京城第五中学。

上学对于王德明来讲倒没什么问题,尤其还是这个年代的中学,没想到姐姐阎宝珍的这个婆家的事情倒不少?

正想着呢,到家了,在门口喊了一嗓子:“妈,我回来了!”

掀开草门帘,王德明家的房子跟秦家差不多,区别是只有两间房,只有一个东屋,平时睡觉王德明都是在堂屋支一个被褥。

走进东屋,干妈王淑琴正就着煤油灯缝补着王德明的衣服,见干儿子进屋了,用嘴将线咬断,浮起慈祥的微笑:“来,德明,试试衣服的长短?”

“我看你这次回来好像又长高了,原来你哥留下来的旧衣服,我又给你放了放,下面又添了一节。”

“这样,你干活的时候穿出去也不难看,省的还露着个肚脐眼。”

王德明发自内心的笑容接过衣服,“谢谢妈。”

“你这孩子,跟我客气什么?”王淑琴鼻子抽动了两下,“怎么又喝酒了?今天去的秦家村?”

“以后酒少喝点,别喝坏了身子,你还没成亲呢?”

“妈可是指望着你给我多生几个大胖孙子,过继给阎家一个,好把阎家的香火也传下来。”

关于以后将一个儿子姓阎这件事,是王德明拜干妈的时候主动提的,可把当时的王淑琴感动坏了,眼泪止不住的流。

“老秦家那边怎么说?”

“要我说,你在城里读书又不影响你先把秦淮茹娶家来?农村这里又不讲什么结婚证的,等到日子再补嘛。”

“再说,你这次回来前不是参加高中毕业了么?这无论是你以后继续读书,还是工作,就更不耽误了。”

“秦淮茹这个姑娘我是看着长大的,屁股大,一准能生儿子。”

王德明笑容不变,将衣服拿到身前比量着试了试,长短正好,竖起了大拇指,“妈,您这手艺可比我姐强啊。”

“我姐还在他们的一个亲戚那接活呢,针脚都没您缝的好!”

“不过您以后晚上就别这么辛苦了,小心伤到眼睛。”

王淑琴脸上的笑容当即不见:“怎么?老秦家不愿意?”这个妇人可不是寻常没见识的农妇,没嫁人前在家里也是读过书的,精明的很,见王德明转移话题,立刻意识到不对。

“虽然咱们家暂时没落了,可德明你现在读书有成,置家置业也就这几年的事儿,咱们看上他们家的姑娘,是他们家的福气,没让他们家直接做小还是看在乡里乡亲的份上。”

“他们老秦家还不愿意?”

“妈,您别急,我还没提呢。”王德明一屁股坐在炕沿上,仔细的将衣服叠好,“今天留我喝酒,不是商量着年底前怎么给他们村子再增加点收入么?”

“结果秦老汉在饭桌上不断的试探,又是问读书还有几年?又是问能不能留城里?”

“我也话里试探了两次,结果秦老汉都岔开了,我这心里不舒服了,就没真正说提亲的事儿。”

“当然提了人家也不一定同意,这话里话外的都说,我在京城是读的高小,不是高中。”

王德明略微顿了顿,嘴角浮起一丝冷笑,“妈,您按理说我这做的也蛮可以了吧?”

“我跟小茹交往之后,每次回来都给小茹带吃食,也没少了他们家人的份啊?”

“怎么着?觉得我在城里混的不好,混不下去了,才又回来找他家姑娘?”

“这今天趁着喝酒,又是说城里生活不易,又是城里房子贵什么的......”

王淑琴也气的不行,“这都是什么人呐?”

“也就是看着乡邻乡亲的,知根知底的,才看中他们家姑娘。”

“还抖起来了!”

“要不是你把这两年的稿费都捐出去了,咱家城里什么样的房子买不了啊?”

“妈,要我说,您还是跟我一起去城里住吧?”

“干嘛还非得待在农村呢?”

“我准备这次回去就在城里先买两间房,到时候把房契直接甩老秦家脸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