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 是财富,更是瑰宝 52(2 / 2)

顾安倒是不在意,别人给他盯梢和通风报信也是冒风险的,不能让人白干。

刚子使劲嗦着寡淡的粥,摇头晃脑:“要是能去哪儿弄笔大的就好咯。”

顾安忽然眉头一动,他想起家里那些多余的糖票肥皂票,是上次清音鼓励他妈,让她接受羊肉换的。

有票不算啥,他在糖厂肥皂厂还有几个认识的人,“这样,明天你跟我出去一趟,咱们……”不说赚大的,至少改善伙食先。

刚子眼睛一亮,“得嘞!”

第二天,睡到太阳高照,大部分人都出门上班之后,他俩才揉着眼睛起来,洗把冷水脸,一人跨上一辆自行车,往城外骑去。

路上遇到的基本是熟面孔,虽然不一定能谈得上什么交情,但都得叫声“安子”。

俩年轻力壮的大小伙,骑车速度那是杠杠的,不用一个小时就来到一个城郊小村子,不像独山村通公共汽车,这里连能容机动车经过的公路都没有,进出村子全靠一条泥巴小路。

下过雨后的小路泥泞不已,车轮要么陷在里面,要么打滑,刹车都刹不住,刚子嘴里骂骂咧咧的,顾安却什么都没说。

两个陌生小伙子进村,很快引起大家伙的注意,“你们打哪儿来的呀?”

刚子刚要说话,顾安抢先开口:“安市。”

刚子心里竖大拇指,心说安子哥就是安子哥,安市是书城的隔壁市,他居然连口音都仿得十成十,就是真来一个安市人也得跟他认老乡。

顾安也不啰嗦,见在家的都是老弱妇孺,直接拿出肥皂毛巾和红白糖,问她们换不换。

“咋换?”

“大娘你们家里要是有钱,就用钱买,咱们不用票,价格跟公社供销社一样,没钱也可以用鸡蛋鸭蛋老母鸡换。”

大家一听顿时眉开眼笑,这些全是农民稀缺的,赶上家里要办红白喜事,找关系排队都买不着的好东西啊。

再一问价格,居然还真跟供销社的一样,大家立马行动,回家拿钱的拿钱,抓鸡的抓鸡,搂鸡蛋的搂鸡蛋。

大概也就半小时,他俩带来的东西就全“换”完了,也不逗留,直接骑着车子往回走。

不过,他们换到的东西比较多,不像肥皂那些小东西可以藏身上,来到城边,顾安提议分开走,最后再到刚子家汇合。

“得嘞!”刚子的嘴巴都咧到耳后根啦,那些他在家也不怎么缺的东西,在乡下居然换到六只老母鸡四十几个鸡蛋,十几个鸭蛋,钱也得了八块多,这简直就跟捡的一样!

***

因为白雪梅的恢复大家都有目共睹,加上上次组织部亲自送锦旗的事,清音的病人渐渐多起来。

每天能看五六个左右,多数集中在上午。而且多是中老年人,沟通效率不是很高,经常一个病人看半小时,到下班讲得嘴巴冒烟。

没办法,老年人喜欢絮絮叨叨,说东扯西,光说病史就要说好久,中途还很容易说到东家长西家短……清音都把厂里大小瓜吃了个遍。

林莉平时也能有两三个病人,可奇怪的是,自从清音独立坐诊之后,她那边就无人问津了。

大家背后没少议论,不就是她技术差脸还臭呗。

那些老大娘老大爷们,经常是话没说完就被她黑着脸打断,要是再絮絮叨叨她直接不给好脸,一来二去即使她技术不错,在有选择的前提下,大家肯定还是愿意选小清大夫。

“你也别生气,小清不是故意抢你病人。”张姐边织毛衣边说。

李姐也劝慰道:“小清的为人咱还不知道?病人要选她,咱也没办法。”

她们不说还好,一人一句,林莉的脸更黑了,直接拂袖而去。

张李二人:“???”这黑煞神又怎么了?

可林莉真是越想越不舒服,在自己办公室里听着隔壁清音跟病人们温声细语的交谈,时而还有欢畅的笑声传出,怎么来他这里看病的就没有?

是他们生性不爱笑吗?

越想越生气,林莉直接走到护士办公室,“在你们心目中,我就是那种小心眼的人吗?”

说罢,也不等她们反应,再次拂袖而去。

张李二人:“???”这是又怎么了?

然后,隔壁的清音就再一次收到了一沓厚厚的“空头处方”!

她实在是不知道林莉又哪根筋没搭对,把最后一个病人看完,已经是到下班时间了,她刚把白大褂脱下,就见门口斜靠着个人。

“我妈喊你过去吃饭。”顾安穿着保卫科统一发的旧军装,理着短短的小平头,鬓角发际线仿佛是雕刻出来的,角度完美极了,完全是一张建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