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247(1 / 2)

问题是,刘彻呢,要的可不是这种不朽,人家是要活得长,所以,这些仙丹,他是真不会吃。谁要是炼制出了能重返青春的仙丹,他倒是多半会吃下去的。

刘彻如今对于长生还不是特别迫切,他如今最看重的还是马邑那边,一下子就调动了三十万大军,这仅仅是大军,还有那些运送粮食还有其他后勤物资的民夫没有算,按照汉军一贯的编制,真正调用起来的,已经超过了五十万人,可以说,还没开战,就已经大几千万钱花出去了。

汉家重军功,一般情况下,打了胜仗,总不会太亏本,毕竟,打了胜仗之后,总能够有不少的缴获,不管是匈奴人俘虏,还是匈奴人的马匹牛羊什么的,都是一大笔的财富,另外,朝廷肯定要封爵,赐金,这些都是能够刺激经济的。

在公元前这个时代,大家习惯了通过军功实现阶级的跃迁,这也是下层阶级流通最公正的一个渠道,其他的嘛,那真是不容易,能够出头的读书人很少,至于走外戚这条路,呵呵,如今刘彻后宫里头女人可是不少,除了卫子夫,其他人谁娘家跟着获得什么好处了?

而军功不同,沿袭了秦代的军功田爵制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公平公正的。对于下层的那些士兵军官来说,骨子里头是渴望打仗的。之所以后来产生厌战情绪,也是到了卫青霍去病都已经去世,李广利每每到了后面就掉链子,他倒是封侯了,偏偏每每没有缴获,越打越亏,而且因为连年战争,也导致了战马不足,不得不让步卒参战,虽说也能支撑,损失却非常惨重,没好处,还要送命,又得驻守轮台那些地方屯兵,这种事情,有几个人乐于干的,因此,到了最后,良家子压根不乐意参军了。

或者说,连年战争损失的青壮太多,大家已经受不了了,毕竟,能够封侯的也就是那几个人,下面的普通士兵冒着生命危险,也没有多少战利品,尤其国家财政已经快要进入崩溃的边缘,能够许诺的赏金都发不下来了,家里没了青壮,还要面临被地主富户兼并土地的危险,如此一来,许多人宁可做逃户,给大户人家做奴婢,都不愿意做良民了。

舒云虽说是在后宫,但是却也一直在等着外朝的消息,马邑这一战不管输赢,有利有弊,别的不说,打破了许多人的侥幸心理,让他们必须直面匈奴这个敌人。好在大汉上下对匈奴并没有多少恐惧之心,因为匈奴这么多年入寇,并没有真的捞到什么好处,反而牺牲了不少,即便是大当户,骨都侯这样的高层,都有牺牲者,所以,汉军对于匈奴并无畏战之心。

然后,一帮子原本等着打匈奴人一个措手不及的将领们,最后却是空手而归,匈奴人不是什么傻瓜,汉军这边布下来的计策也比较粗糙,匈奴人跑过来一看,马邑城外除了许多牛羊,压根就没一个人影,这根本不符合常理。要知道,汉人对于自家的牲畜,简直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宝贵,其实这个时代,对于许多人来说,人还真没有牲畜珍贵。

尤其,在这北地,能够拥有这么大的牛羊群的,都是大地主一流的人物,普通人家,自家养个几头羊都算是不错了。没办法,秦汉的时候,连地里头的干草都是要上交的,这也是为了配合国家的马政,所以,寻常人家,哪有多少草料喂养家里的牲畜,用作柴火还有些不够呢!

匈奴人跟北地边民打交道的次数多了,但凡是南边的部族,隔个一年半载,总会对边境起一些心思的,不过之前碍于和亲的政策,一般就是抢一把就走,并不敢过多杀伤,免得大汉那边跟匈奴彻底撕破脸,那时候的大汉虽说不能深入草原,但是他们要是发了狠心,如同秦代的时候一般,在草原上建城,就足够这些部族喝一壶了。

他们之前抢劫边民的粮食还有牛羊,总能够看到不少人,还会有一些底层的小吏在发现不对之后,就会燃放烽火。而如今呢,啥也没看到,就一群群看起来非常无辜的牛羊慢悠悠地在吃草,有点经验的都发现不对劲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