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244(1 / 2)

王太后听说了之后,只气的半死,而刘彻呢,在知道刘陵跟田蚡有了一腿之后,顿时就觉得有些倒胃口了,他如今对田蚡,那是一点都看不过去,偏偏自家母后拦着护着,然后呢,田蚡如今在朝堂上又已经俨然有了羽翼丰满的架势,这让刘彻一时间不好对田蚡做什么,只得先忍着了!但是忍着田蚡也就算了,难不成还继续忍着刘陵不成,因此,刘陵之后再求见,刘彻便不再赴约了。倒是让刘陵有些后悔起来,不过,很快,她就不再多想了,她这个身份,本来也不可能跟刘彻保持明面上头的什么关系,刘彻呢,一直以来也没真的答应过她什么事,所以,刘陵最终也只得怀疑了一下自己身为女性的魅力,然后就作罢了!

刘陵的事情对于刘彻来说,不过就是个点缀,他自从登基以来,就想要搞出点大事情来显示一下自己的存在,之前搞太初历就是如此,只是,大家对太初历虽然挺推崇的,可是,并没有因此觉得刘彻这个皇帝就有多厉害了。尤其如今朝堂上头,田蚡举荐的人占据了大半的位置,这些人呢,压根不符合刘彻的心意,对刘彻的忠心也有限,至于提拔先帝时候的老人嘛,那就更别提了,这些人最习惯的就是倚老卖老,觉得刘彻就该跟着他们的步调走。

刘彻如今已经深刻的明白,做皇帝的,你也得又实打实的功绩,要不然,在其他人眼里,你就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儿,可以随便糊弄的那种。

刘彻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自然会有人生出投机取巧的心思。

刘彻的心病在于匈奴,朝堂上如今主战派可没有占据上风,但是,毕竟汉室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军方许多人也开始跃跃欲试起来了。别看田蚡封了丞相,其实这位是不符合汉室拜相规矩的,在汉室,想要做丞相,你总该有军功才行,而田蚡呢,完全就是仗着自己有个好姐姐幸进上来的。

因此,朝堂上头,还是有许多人对此并不服气的,另外一些人,也觉得自己曾经为皇帝立下过功劳,但是如今还只能在原来的位置上头蹉跎,王家和田家那边像是忘记了自己一般,所以,他们觉得,自己应该提醒一下皇帝,当然,挟功请赏这种事情,是有些犯忌讳的,那么,就投其所好呗!

这里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大行令王恢,这位当年催着先帝立刘荣之母栗姬为后,然后就被罢官免职了。实际上呢,那时候大家都知道,先帝对栗姬正在气头上呢,先帝刚刚大病一场,问栗姬愿不愿意照顾自己的其他妃嫔还有儿女,结果栗姬张口就是一句“老狗”,顿时,先帝也不敢病,也不敢死了!在这个关口,让他立栗姬为后,简直是火上浇油。这位当初因为同样姓王的缘故,投靠了王信,这才有了那次的事情,等到先帝过世,这位官复原职,却没能得到他所认为的论功行赏,如今,刘彻登基都七八年时间了,王恢年纪也不小了,再等下去,大概就要在大行的位置上头致仕了,他觉得自己已经是等不及了。

刘彻的心病在于匈奴,那么,王恢自然要投其所好,给刘彻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

正好,匈奴人派遣使节过来,表示要继续当年的和亲之约,刘彻憋了一肚子的气,虽说汉室的所谓和亲呢,一般也没正儿八经嫁过什么公主,送给匈奴人的财物呢,也并不算多,就是个形式,但是,这对于汉室来说,依旧是个耻辱。

这些年来,大汉固然蒸蒸日上,匈奴虽说经历了几次内部的权力更迭,但是呢,这些年却也愈发强大起来,没办法,汉朝这边是硬骨头,啃不动,西域那边的诸多小国对于匈奴人来说,完全是不堪一击,匈奴人几次西征,什么乌孙,龟兹,康居之类的国家,对匈奴人几乎根本不可能造成任何威胁,因此,每次西征,都满载而归。以至于后来,匈奴人每每遭遇什么雪灾旱灾之类的,就是跑西域那边找回损失。

也就是之前右贤王在的时候,一直跟汉朝死磕,但是后来军臣发动政变,直接干掉了自个这个兄弟,仅仅留下了伊稚斜这个侄子,然后又削去了伊稚斜这个侄子的许多势力,可以说,某种意义上来说,如今这位军臣单于几乎是亲汉派了!毕竟,匈奴人也不是什么悍不畏死的性子,能够轻轻松松获得收益,何必跑到长城底下丢下一堆的尸骨,最后还捞不到什么好处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