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203(1 / 1)

在舒云的暗中引导之下,司徒宪也将那些基础学科的教材大批量刊印了起来,然后如同四书五经一般,广传天下,天下人都可以学习,顺带着提升了皇家格物学院的入学门槛。最开始的时候,只需要识字,知道一些简单的算学知识就可以入学了,到了后来呢,入学考试就要考那些基础学科了。朝廷根本不需要额外发布什么法令,民间自然就会自发地组织起来,先是各地的书院都开始加入了格物课程,后来一些在皇家格物学院考不出什么名堂,留级留了一次又一次,最后只是得了学院肄业证书的学生,就直接到各地搞起了格物学的启蒙了。

等到之后,各个作坊工场主发现,哪怕只是学过简单的格物学,都能够更好的使用新出现的各类机器,甚至还能承担比较简单的修理工作,顿时,他们也开始聘请一些学得不上不下的半桶水给自家的工人扫盲启蒙了!

可以说,不过是十几年的时间,整个大靖朝已经开始流行一种说法,那就是学好格物学,走遍天下都不怕!哪怕是那些科举出身的文官,若是对格物一窍不通的话,他们的考评,升职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科举的策论里头,居然也开始出现格物致知的题目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格物学的普及也变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舒云拿出来的那些书籍很快已经有人学得差不多了,还有人开始了进一步的研究。以前的时候,其实在算学之类的问题上,中原这边其实并不算多落后,无非就是因为没有使用各种简洁的符号,以至于入门比较困难,算法也太过繁琐,等到引入了各种符号,还有新的一些算法之后,许多人原本就属于这个时代的精英,很快就上手了,并且开始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司徒宪已经发现了这些的好处,哪怕这些人研究的只是一些看起来很难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成果的理论,司徒宪对此也不以为意,依旧是大笔的资金砸进去!

不得不说,司徒宪大概是成为了这个世界古往今来最有钱的一个皇帝了,如今那些赚钱的行业里头,几乎就没有司徒宪没有插手的,这也让他的威望被推到了一个巅峰,朝堂上头已经有人直接称他为千古一帝了!

司徒宪倒也没有因此得意忘形,他后来发现,舒云给出来的那些书籍很多是翻译的西洋那边一些国家的,顿时心中就有了危机感,琢磨着是不是西洋那边已经研究出了更加先进的技术了,因此,一边进一步加大了投资,一边呢,已经打起了歪主意。

某种意义上来说,司徒宪这个皇帝算得上是已经长歪了,他像个商人更多于像个皇帝,很多时候,颇有些不择手段的意思。他手底下的远洋商船带着中原的货物去了西洋那边,一方面是看看那里如今究竟是个什么情况,另一方面呢,他已经开始打着人才引进的主意了!或者说,是人才“绑架”。

司徒宪直接跟负责远洋航行的管事表示,你们到了那里,打听一下那边著名的学者有哪些,擅长的是什么学问,搞什么音乐,美术,文学的那就算了,最好就是搞类似于算学格物的,有一个算一个,上门邀请人家到中原来搞学术交流,邀请到一个,就按一个给你们算功劳,不管是升官还是发财,都能够满足你们!

司徒宪这么一说,下面的人哪里不明白的道理,好说话的就上门邀请,人家要是不答应了,干脆直接将人扛到船上算了!

这些学者也是倒了血霉了,原本听说万里之遥的东方都有人听说了自己的名声,还觉得挺得意呢,有的也就是想要稍微拿捏一下,有的呢,对于如今这种远洋航行其实是比较害怕的。

西方那边大航海时代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了,海上的风浪,还有海盗,甚至敌国的海军,这些都是危险,另外还有坏血病之类的问题,他们中大多数人在自己的国家甚至是在邻近的那些国家都声名赫赫,要地位有地位,要钱财有钱财,是许多王公贵族的座上宾,干什么没事想不开,跑到哪怕是被许多人称作是黄金之国的地方去呢?尤其,那里还是异教徒的国家。他们又不是那些传教士,为了传播主的福音,什么都可以不要。

结果呢,这边才表示了拒绝,那边就软硬兼施,没几天,自个就站在返航的船队上头了!

当然了,也有许多学者对于中原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尤其是在他们知道了中原的一些新技术还有一些新理论之后,更是起了许多好奇心,很想要过去看一看,再有就是一些因为在这个时代比较离经叛道,以至于差点就要被送上火刑架的学者,也被弄到了船上。这些人反而比较简单,一匹在中原只能说是比较普通的丝绸,一些瓷器,就可以让许多人乐于将这些人救出来,送到他们的船上。

这些人原本的担忧很快也就消失不见了,中原已经开始在远洋船只上装上了蒸汽机,再配合多桅船帆,即便是遇到风暴,也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何况,这种远洋航行都是尽量会避开风暴的。船也造得很大,比起普通的船只来说,可是要舒适不少,船员们在船上自个发豆芽,甚至用简单的土培技术弄一些菜苗什么的,光是各种豆芽就能够为船上的人提供足够的维生素C,避免败血症的困扰。等到他们真的见识了中原的繁华之后,一个个都有些乐不思蜀了!在这个时代,跟中原比起来,欧洲那边简直就像是垃圾场,不仅是卫生环境非常糟糕,另外就是常常会有一些战事,以至于并不是很安定,底层的贫民经常还会兼职做强盗什么的,路过的旅人要是不够小心,或者是没有足够的武力,说不定不过就是喝口水的功夫,就被瘦小的农妇抄起硬的能够将牙齿咯掉的黑面包砸晕了。

像是这些学者,他们一般出身都不差,毕竟,在这个时代,能够接受教育的,起码也是乡绅家庭了。大多数时候都是居住在几个大城市里头,原本觉得自己的祖国已经很好了,但是在见识了中原之后,再爱国的人也得承认,中原这边的生活可比欧洲那边强多了,普通的小市民在日常饮食上头,就比得上许多一般的贵族了,尤其这些年,因为工业的发展,许多日用品产量很高,除了一部分出口到海外或者是西域那边之外,更多的是内部消化掉了,因此,即便是普通的百姓,只要不是生活在太偏僻,交通太不方便的地方,家里人也不是太懒,或者说遇到那种一家子病秧子的情况,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这些海外来的学者先是被中原的生活条件弄得目不暇接,然后就被中原这边已经开始普及的工业化震惊了!许多东西在他们那里还停留在图纸上,或者说,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结果在中原这里,已经变成了实物,甚至已经更新换代好几次了。作为学者的求知欲导致你现在让他们走,他们也不肯走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