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165(2 / 2)

曹寅虽说也算得上是长袖善舞了,在江南官声很好,在朝堂上也多有经营,跟所有人关系都不错的样子,但是那是因为他上下都打点得好,但是如今到了这个地步,很明显,皇帝不喜欢他了,有几个人敢冒着得罪皇帝的风险来拉他一把呢?

舒云当年少女时候看过红楼,是因为那时候课本上有节选,老师建议他们回去可以看一看电视剧,舒云也曾经翻阅了一下原著,她一向理智,在她看来,贾家那是活该,至于说什么贾宝玉还有那些女孩子是清白无辜的之类的话,问题是,他们都是既得利益者,不能因为他们什么都不知道,就真的不应该付出代价了,放到后世,贪官家属还得积极退赃呢,其实都是一个道理!放到这个执法成本其实比较高的时代,提升犯罪成本,也就是搞株连,才是正常的。

所以,对曹家,舒云也生不出多少同情心来,他们也算不得无辜。别的不说,在整顿内务府的时候,舒云就看到一份记录,曹家曾经上折子问康熙借了内帑十万两银子用于倒卖云南那边的铜锭,结果因为内务府这边也跟着跟进,曹寅亏掉了,就随便找了个理由将这事给糊弄过去了,康熙也没有追究,至于借的钱,也是没还的,至于其他的事情,还有不少,光看内务府里头的记录,曹家就绝不冤枉。

至于红楼真正的结局什么的,曹家要是没有这些经历,这书也写不出来,所以,舒云自然就没有任何干涉的意思了。

江南三大织造互为姻亲,李煦是曹寅的内兄,孙文成是曹寅的表弟,以前康熙因为曹寅和李煦的缘故,对他们挺信任的,但问题是,胤禛可信不过他们,因此,一方面勒令他们填补亏空,另一方面已经命人南下接替三人的位置。如今江南那边无论是丝绸,还是棉布都畅销得很,就这样都没能将亏空补齐,那还能继续指望下去吗?

他们几家如今还想要走关系,给他们求个情什么的,结果直接被胤禛下旨骂了一顿,顿时消停了。孙文成还好,他们家欠的亏空不太多,最重要的是,他没有足够的依仗,奉圣夫人孙氏虽说是他姑母,但是已经过世了,能荫蔽曹家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再荫蔽娘家。所以他老老实实变卖了家产,将亏空都还掉了,还留下了一些祖产,但是曹李两家就没这种好事了,欠的太多,急切之间,当年花了大价钱买回来的东西根本卖不出价钱来,至于那些当年接驾用的东西,也没人敢卖,因此,到头来根本还不起。

胤禛也懒得再跟他们啰嗦,勒令他们回京,后脚就叫人替了他们的位置,至于亏空什么的,就像之前那些欠国库钱的人一样,给个期限,慢慢还吧。

第72章 红楼谢皇后

胤禛在位三十二年,在这三十二年中,大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商业繁荣的缘故,原本比较封闭的对外政策自然被放开了,工业的发达带来了商品过剩,不得不向海外倾销,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再闭关锁国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