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149(1 / 2)

但是,暂时将下面那些旗人糊弄过去,缓解一下矛盾就够了。

胤禛在折子上提出了一些建议,表示可以从收回来的欠款里头,拿出一笔钱来,办一些作坊,作为旗人的集体产业,当然,前提是他们需要拿钱入股,入股的钱越多,分红就越多,而且这是强制性的,如果拿不出钱来,要么自个进去做工,用工钱抵扣,要么就是用丁银抵扣,总比让他们回屯来得靠谱一些。至于作坊什么的,别的不好做,什么火柴,肥皂,卷烟什么的,都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再不济,糊火柴盒子,肥皂盒子,卷烟盒子总可以吧!

一开始的时候多给点好处,等之后嘛,也就得培养他们自食其力的习惯了。

这是舒云帮着出的主意,实际上,舒云的想法更加惊世骇俗一些,她既然没那么魄力重新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家,那么,也只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改变。旗人一直高高在上,显然不符合舒云的想法,她觉得,需要排除旗人与汉人之间的隔阂,那么要么就是废掉八旗制度,要么就是直接扩大化,让汉人还有其他民族的人也可以入旗,一步步享受与旗人对等的待遇,真正实现民族融合,而不是表面上的所谓满汉一体,那完全是忽悠人的!哪怕到了后来,汉臣占据了朝堂上大半的江山了,还是不得上层信任。

所以,现在呢,其实就是过渡期的主意,那就是废除旗人的一部分特权。这也是朝廷愿意看到的,没办法,现在没仗可打,旗人自然不可能通过战争的形势消耗掉,旗人的生育能力又没什么问题,这个时候,朝廷一般情况下都是在鼓励生育的,所以,旗人数量越来越多,上层早就已经意识到,再这么下去,朝廷再能挣钱,也养不活越来越多吃白饭的了!所以,削减这方面的开支是必然的行为。

实际上朝廷已经削减了不少,再减下去,旗人几乎就要造反了!

所以,胤禛这种温水煮青蛙一样的手段让康熙很是看好,将发丁银的机构从朝廷变成那些变相集资出来的作坊,然后呢,久而久之,他们自然忘了可以从朝廷领取丁银了!

对于胤禛可以说是开创性的剑意,康熙还是比较看好的,原本康熙还觉得胤禛有的时候有些死脑筋,不知道变通,看样子,以前是人家没机会,其实这个儿子想法还是比较灵活的。

胤禛这样的操作也让整个朝堂上的人对他另眼相看了,其实,大清的许多问题聪明人都能看得出来,只是大家其实都没什么靠谱的办法,一个祖制,就足够让大家闭嘴了!

胤禛这个办法就很好,也没花朝廷多少钱,也没让那些旗人蒙受什么损失,似乎是皆大欢喜。

拉拢了下面的旗丁,那么,上层那些旗人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没有下面的旗人,他们能够组织起来的力量也就是那么大,要是不听话,康熙完全可以借着这次的机会,剥夺他们手上的权力,就像是之前利用擒拿鳌拜,平定三藩之类的事情,问罪各旗里头的中上层,然后将他们的职位塞给各家的旁支,一方面分化了各个家族的势力,另一方面,终于在实质意义上掌握了八旗。

而现在呢,也是一样的道理,你们这些人想要投靠新主子,那么,直接将你们换掉就是了,根本不需要再做什么!

这么一番组合拳之后,大家都消停了,各家其实手里头都有些钱,如今干脆老老实实忍痛拿出了一批钱财来,先还上一部分,其他的呢,表示需要一定时间来周转,毕竟,将家里的那些不动产还有什么古董书画之类变卖,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尤其如今还是一大堆人要变卖,肯定市面上都要压价,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大家都担心,自个要是动作慢一点,就要被当做典型杀鸡骇猴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