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140(2 / 2)

这等大灾之后,往往会有瘟疫发生,不用舒云多提醒,黄河决堤的次数多了,这些朝廷早就有了经验,这次出去赈灾,除了带了银子,又下令从各地官仓调集粮食,运往受灾的地方,还带上了一些太医,又采购了一大批的药材。舒云能做的,无非就是给胤禛多带了一些清热解毒的药丸子,又提了几句后世防治瘟疫的一些常识,比如说水要烧开了喝,要注意卫生之类的,胤禛都答应了下来。

“这么多年,静怡你一直留在京城也是辛苦了,下次再南巡或者是巡幸塞外,咱们带着孩子一块儿去吧!”胤禛想着自个这些年经常在外,就算是留在京中的时候,也常常琐事缠身,能够陪伴福晋的时间真的很少,顿时觉得有些歉意。

“好,我还真没有出过京城呢,我等着你回来带我出京!”舒云也微笑了起来。

胤禛离开了,舒云如同之前一般,依旧是紧守门户,除了跟温宪公主府上有些往来,其他府上除非是有什么大事,否则的话,她根本不会出门。

京中并不平静,因为黄河决堤的事情,各方都在甩锅,互相攻讦,康熙却一点也没有阻止党争的意思,他如今也在看,朝堂上如今是个什么情况,到底还有多少人是忠于他这个皇帝的。康熙到了如今这个年纪,对于其他的事情,已经看得比较轻了,他更看重的是他的皇位是否稳固,所以,他可以不在意下面的臣子贪腐成风,鱼肉乡里,毫无节操可言,但是,他对这些臣子的要求就是忠诚,若是没了忠诚,那么在康熙那里,就是不可原谅,可以直接放弃的。

所以,康熙暂时根本不关注赈灾的事情,反而一直冷眼看着朝堂上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然后呢,利用这些罪名,将一些立场靠不住的官员撤下去,在关键位置上换上康熙觉得靠谱的人。一时间,整个京城都显得风声鹤唳,人人自危,即便是各个皇子的府上,明面上也变得消停了不少,就算是有什么谋划,也只好私底下找个比较隐秘的场合来解决。

舒云虽说待在家里,但是胤禛留下来的人还是尽忠职守地将朝堂上相应的消息带回来,舒云看着这些消息,只觉得心累,心中却也多出了许多危机感,很多事情,在史书上不过就是轻描淡写几个字,但是,对于身处其中的人来说,舒云能够感觉到的却是血淋淋的杀意与危机感。

舒云愈发低调起来,以前还会偶尔跟老九老十交流一下技术上头的一些问题,如今连这些都不管了,借口要带孩子,干脆暂时将许多研究都放了下来。

康熙之前表示要让皇孙进上书房读书,弘晖作为嫡长子根本逃不掉,各家都很是默契,送进宫的都是嫡子或者是长子,也就是礼法意义上的继承人。弘晖那边有德妃帮忙照看,他自个也是个机灵的,舒云也不会太担心,倒是家里头,弘昕和已经取名为弘旸,弘晏的两个小东西都不是什么省心的,整日里调皮捣蛋,弄得一帮伺候的丫头太监们头昏脑涨,战战兢兢,不得消停。

舒云虽说已经教育过一帮孩子了,但是很显然,那个时候朱元璋也承担了不少教育儿子的责任,朱标也是个比较合格的兄长,但是如今呢,弘晖十天半个月才能回来一次,弘昐这个二哥显然镇不住他们这几个小的,弘昕天生就是个胆大包天的性子,他什么都敢做,什么都敢尝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