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139(2 / 2)

可以说,诸子夺嫡的恶果,如今已经开始显现出来了,胤禛对此也毫无办法,因为,没有康熙的命令,他连京城都出不去。

遇到这些事情,胤禛能做的,也只能就是回家跟舒云絮叨几句了。

问题是,就算是康熙,在朝中也是不能一言而决,为所欲为的,朱元璋当初之所以能够扛下那么大的眼力,说改革就改革,说整顿吏治就整顿吏治,那是因为中原百废待兴,所有的恶法什么的,都可以推到元蒙头上,然后理所当然地给改掉,尤其,他还能够用一帮子从泥腿子起家的勋贵来制衡那些文官,再有就是,新的利益阶层已经出现了。

而现在呢,大清如今的情况,简直已经像是坐到了一个火药桶上,偏偏一帮人不知道降温,还在火上浇油。虽说有了新技术的出现,但是只是造就了原本的官商阶层的愈发兴起,不熬过这段阵痛,想要彻底转型是真的不容易。

舒云许多技术藏着掖着不敢拿出去,不就是因为如今这个情况,根本不适合嘛,真要是拿出去,不光不能给百姓带来多少好处,只怕回头真要羊吃人,下面的普通百姓真的要没多少活路了!

舒云已经做好了两手打算,要是胤禛能登上皇位,愿意支持她的话,那么,自然一切都好说,要是胤禛没能登上皇位,那就干脆一家子跑路,找个地方重新开始吧!世界大得很,现在很多地方还没开始开发,相当于蛮荒之地呢,在白纸上绘画,总比做裱糊匠,甚至要在现有的压根没什么留白的画作上头修改要容易的多。想必胤禛估计是会同意的,毕竟,除非登基的是胤礽,否则的话,其他人上台,根本都没有胤禛发挥的余地。就算是胤礽,大家三观不合,许多事情也很难办。

当然,舒云心里头这种想法压根是不能直接跟胤禛说的,所以,她也只能是跟着胤禛一起,声讨了一下一点皇家风范都没有,为了拉拢人心,连底线都放弃了的胤禩了。至于猜测康熙的心思这种事,大家只能是心照不宣,是不能随意说出口的。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天下这么大,这些年又几乎是进入了一个群魔乱舞的时代,官场上头就没几个靠谱的,而民间那边呢,那些早早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商人本能地追逐更多的利益,新技术的出现只会让他们胃口更大。最麻烦的就是,老天爷也在凑热闹,旱灾,水灾轮着来,然后,黄河又决口了。

这里头自然是天灾**并行,修建堤坝的钱财被过了一次次的手,到了下面,几乎就没了什么名堂,不知道多少民夫搭上了性命,却也没能将真正稳固的堤坝修建起来,几场暴雨下来,堤坝也就撑不住了,自然就造成了大规模的洪灾,不知道多少百姓受灾,偏偏之后的赈济工作,也是个问题,赈灾这种事情,本来对于一些没下限的人来说,就是一场狂欢,不趁机揩油才怪呢!

没人将心思放在灾民身上,地主们想着趁机多兼并一些土地,购买一些奴婢,官员们想着欺上瞒下,撇清自己的干系,顺便再哭哭穷,多捞一点钱财,那些底层的百姓还能怎么办,草根树皮都吃光了,只能一路逃难,而没有上头的命令,谁敢开仓放粮,谁敢留下这些灾民!

一些流民都已经逃难到京城外面了,大家还想要瞒着,等着瞒不下去了,才期期艾艾报上来,期间各种推卸责任,总之,这事是天灾,跟咱们没关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