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129(1 / 2)

这部医典是真的包罗万象,光是收纳的药材就比《本草纲目》还要多,然后将病症详细地分类,将脉象、用药、针灸之类的治疗手段都写得清清楚楚,光是大大小小的各类图片就有几十万幅,都是找的善于工笔的匠人乃至官员绘制出来的,要不是这年头人力是真的不值钱,这个工程不知道要增加多少成本。

康熙稍微一翻阅,就看出了其中的好处,这玩意用好了,差不多就能够批量教导出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医生出来了,当然,这也需要足够的实践才行。

康熙龙颜大悦,让几个大学士分别撰写序文,贺文,回头勒碑记下这次盛世,然后又表示,这些书籍可以大规模刊印出来,供天下医者学习参考。康熙甚至琢磨着,以后的大夫,最好也得通过相应的考试,就用《康熙医典》作为考试材料,合格的才能做大夫,不合格的,那就是非法行医。

当然,康熙暂时也就是那么一想而已,有些山野中的大夫,他们都是祖传的一些手艺,擅长的就是少数几种病症而已,连药材都认不全,让他们去参加这样的考试,那真是太为难人了!

当然,康熙的设想在几十年后也变成了现实,只是科目变得细化了起来,这些大夫只需要将自个专业的那些考试过了就可以了,不必什么都学,什么都精。

至于几个总领此事的皇子,康熙自然也是一番褒扬,胤祉和胤禛,虽说没有将爵位升到亲王,却也提了俸禄,又让胤祉进了崇文馆,胤禛进了户部,而胤祺跟胤祐,就是直接升了爵位了,一个封了恒郡王,一个封了贝勒,总算不像是之前一样,是个小透明了。

康熙这番操作,让群臣有些懵逼起来,以前的时候嘛,朝堂上比较活跃的就是老大,老二和老八,现在一下子又丢出来四个,排行还都比较靠前的,您老人家到底是几个意思嘛!

第63章 乌拉那拉氏

康熙的意思很简单,他现在又发现朝堂上出现了一些失衡的架势,所以,他得搅浑了水,看看如今的情况。

与几年前相比,康熙已经感受到了自己的衰老,而他的儿子们却风华正茂。太子胤礽已经三十出头,在许多人眼里,他依旧是正统,他从两岁开始就做了太子,这么多年下来,朝中许多官员做过太子的老师,在东宫詹士府任过职,这些人跟东宫都是有着利益关系的。朝堂上头也就罢了,毕竟,还是有些满汉臣子是倾向于其他人的,比如说老大,又比如说现在异军突起的老八。但是,论起根基,依旧是太子最为雄厚,若不是太子一派里头拖后腿,做蠢事的人不少,康熙都觉得太子这一党的实力要失控,随时可以逼宫了!

为什么做皇帝的都想要长生不老,就是因为如此,他们手里掌握着无上的权力,然后就想要永远掌握下去,你让一个朝不保夕,早上醒过来就要发愁一天的吃食从何而来的人,他绝不会想要长生不死,这样的人才最喜欢去求佛,想要求一个好的来世。

历代帝王求的所谓长生不死都落了空,康熙在这一点上是个非常理智的人,他也很重视保养,但是什么丹药之类的,是不会吃的,但是,哪怕保养得很好,精神上头的压力却是不可避免的,给他压力的却是来源于自己最疼爱的儿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