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137(1 / 2)

唐僧肉的事情也就罢了,他与皇后总之得了长生,做皇帝的时间还非常长,原本他对佛门还算是客气,毕竟,唐僧是灵山那边册封的菩萨,取经的事情也是奉了自个的命令,若是佛门老老实实传教,不起什么是非的话,做皇帝的,也不在乎什么,毕竟,皇帝都讲究平衡之道,不能叫道门一家独大。偏生佛门那边一直不肯安分,别的事情也就罢了,动摇不了国本,却是竟然想要扶持皇子做新皇,企图取而代之,顿时就更加恼怒了。

最叫唐皇气恼的是,佛门居然还扶持了自个身边的一个女子,这女子自然也是气数不凡,而且美貌妩媚,极为善解人意,又聪慧过人,只是一来钦天监那边表示,这女子身上竟是有着帝气,二来,这女子也是极为狠毒果决之人,做皇帝的人,自个如何狠毒是一回事,偏生希望自个身边的女子一个个都跟白莲花一般纯洁无暇。

因此,唐皇最终直接叫那女子出家为皇家祈福,出家嘛,这年头自然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去道观,一种是去寺庙,结果这女子选择了感业寺,然后就被佛门当做奇货可居,竟是叫这女子在寺庙中也勾搭上了自个的皇子。

要知道,唐皇那时候也不知道自个寿数如何,只是前头两个嫡子已经是两败俱伤,哪怕唐皇没有刻意追究,最后还是早早过世了。因此,唐皇将第三个嫡子立为太子,跟那女子勾搭上的就是这第二任太子。

自家儿子肯定是没错的,顶多也就是叫人诱惑了,那么,错的是谁呢,自然是那女子不安于室,狐媚惑人,唐皇直接下旨赐死,结果佛门竟然暗中李代桃僵,将人保了下来,这自然是触及了唐皇的底线。

佛门那边也没想到,唐皇竟然活得这么长,想着当年唐皇吃了唐僧肉,如今还不知道能活多久呢,他们只想着撺掇着皇子行弑父篡位之事,但问题是,经历过当年夺位之事的唐皇对这事极为警惕,因此,反复几次不成,反倒是令唐皇勃然大怒,再次行了灭佛之举。

可以说,虽说所谓的大乘佛法已经传到了大唐,但是,唐皇在位百年时间,佛门不光是没有兴盛,反倒是愈加衰颓起来。

好在佛门极有耐心,等着唐皇驾崩之后,又开始折腾起来,唐皇在位时间太长,他又是相当于开国之君的角色,因此极为强势,佛门捧着几个皇子折腾了几次之后,唐皇很是下了狠心,拿起屠刀,不知道干掉了多少人,唐皇在位的时候,便是那等开国功臣都得战战兢兢,生怕哪一天刀子架到了自个脖子上。

而唐皇的那些儿子,一个个也是倒霉,一开始的时候,还有人等着老子死了,皇位落自己头上,结果搞到最后,几个年长一些的皇子,曾孙都有孩子了,上头还是那副模样,搞得那些皇子一个个也是灰心丧气,唐皇册封了好几个太子,第一任谋逆不成死了,第二任先是在那女子的事情上叫唐皇生出了芥蒂,后来也是惴惴不安,他本来身体并不算强健,后来又是极为担忧,以至于人到中年的时候,便因为风疾去了。

接下来唐皇有册封过几次太子,也是皇后嫡出,只是,他实在是太能活,几个太子虽说不算短命了,但是跟他比起来,还是差得远了,饶是如此,最后一任太子熬到登基的时候,也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

由此就知道唐皇给自个的儿子造成了多大的压力了,别说储君之位不好当了,便是那等寻常皇子,日子也不好过,眼看着兄弟姐妹越来越多,好地方都被封出去了,唐皇除了嫡子还有宠妃所出的孩子之外,其他孩子几乎就不怎么认识,对他们难免有些忽视,等着一批孩子成年之后,几乎是批发一样,将各个地方封给这些皇子皇女做封地,做食邑,好地方早就被封出去了,小一点的,差点没被封到边陲去。

光是这个问题就给朝廷财政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唐皇并不觉得是自个生得太多,只觉得臣子实在是太过无用,又觉得这些儿子好逸恶劳,并无积极进取之心,又想着开疆辟土,好给儿子腾出一些封地来。

总之,等着唐皇过世的时候,大唐就已经呈现了一股子暮气,佛门趁机开始了动作,虽说唐皇灭佛力度比较大,但是这等宗教,只要一息尚存,就能死灰复燃,何况等到唐皇晚年的时候,大唐已经出现了种种问题,底层的百姓因为税负还有土地兼并的问题,变得愈加穷困起来。尽管道门传下来的法门可以提高粮食的产量,架不住人太多,大量的土地被权贵豪族侵占,寻常百姓近乎没有立锥之地,租种大户的田地的话,一方面要交租,一方面要交税,产量再高,落到自个手上,也就不剩多少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