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76(2 / 2)

张玉书笑吟吟道:“如今佛道盛行,儒家势弱,正好可以重兴百家,免得将来一家独大!”

“这是正理!”裴宣点了点头,“世易时移,治国这种事情,本就不能依照一家之言!”反正道家的理论早早就退出了治国的行列了,什么清静无为的,在这样的大争之世,本就不适合。道家更适合作为一种纯粹的宗教流传下去,治国什么的就算了。

张玉书见裴宣碗里已经空了,很是自然地伸手帮裴宣盛汤,嘴里说道:“说起来,要不是那会儿五胡乱华,想必如今还是儒家当道呢!佛门却也可恨,搭着那些胡人的边,硬是乱了华夏的正统!听我母亲说,当年传国玉玺在陈朝,后来陈朝国破,玉玺竟是不见了,杨广因此怀疑皇室有人藏匿了玉玺,便迁怒皇室之人,便是我姨母贵为一国公主,竟是被打入了贱籍,与人为奴,后来我才听说,传国玉玺竟是被佛门拿走了,真是其心可诛!”

张玉书生父早逝,生母当年并不受宠,因此并无什么骄矜傲慢之气,反而很是温柔和顺,对张玉书也颇为慈爱,因此,张玉书与其母感情颇为深厚,哪怕其母已经去世,对她依旧极为怀念,想到其母说起过的故国旧事,加上他想要名正言顺的话,传国玉玺自然是应该拿出来的,道门跟佛门一直敌对,自然早早就查出来,传国玉玺叫慈航静斋的人给夺走了,因此深恨不已。

裴宣说道:“放心便是,将来咱们定能够将传国玉玺夺回来!”不过这会儿传国玉玺在谁手上来着?裴宣琢磨着是不是再客串一把梁上君子了。

第81章 雁门之围

回程的路上还算顺利,但是似乎是突然之间,运河里的船只多了起来,一些大户开始拖家带口南迁,满脸都是惊慌失措的模样。还有一些看着是寻常百姓的,他们弄不到穿,就沿着运河,带着仅存的家底,一路南下。

“怎么回事,去打听一下?”张玉书站在船头,眉头拧了拧,一大堆的人往南方而去,对他来说不是坏事,毕竟,他如今的问题就是南方尚未大肆开发,人口较少,无论是征兵还是别的,都需要考虑民力,若是有人迁往南方,自然可以让他增加力量。但是,这么多人南逃,可见是北方发生了什么大变故,这很有可能就会影响到下面的布局,因此不得不谨慎。

不过片刻时间,便有人打听到了消息,却是突厥大军入侵,竟是将杨广包围在了雁门,杨广这会儿正在传旨,命令天下勤王呢!

遇到这种事情,北方的人难免想起了当年五胡乱华的旧事,杨广率领大军尚且不是突厥人的对手,万一撑不住,突厥大军直接叩关而入,谁能挡得住他们。尤其,因为杨广折腾出来的事情,很多人家几乎基业丧尽,自然也没什么故土难离的说法,就算在本地有些家底,但是,到底性命更重要一些,何况,若是突厥人来了,这些家产也未必保得住,若是没来,回头再返回,也亏不了什么,因此,南下的人简直是络绎不绝。

“圣上被困?”张玉书拧着眉头,不由原地踱起步来。

裴宣心中却飞快地盘算起来,他虽说不记得历史上是不是发生了这件事,但是他却是知道,大概明年,杨广就直接跑江都来了,一直到死去,以杨广的性子,除非是真的到了那种自己也没有办法的情况,如何会近乎落荒而逃,示弱到那个地步,可见,北方局势已经不由他控制了。想到这里,裴宣开口道:“只怕是有人做了内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