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63(1 / 2)

不过这种事情,裴宣也懒得说,性格决定命运,杨广这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裴宣可不觉得自己能够改变杨广的做法,事实上,中原自从汉朝之后,就一直都有这种毛病,对方一服软,说什么臣服,以后做藩属的话,然后便偃旗息鼓,一个个还要自吹自擂,都是教化的功劳。想到这里,裴宣便将自己的想法跟张玉书一说:“说句老实话,自从炎帝黄帝之后,中原疆土一直在扩大,但是,哪一寸国土不是血战而来,便是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也没能靠着教化,争取到半点土地!只有征服了敌人,才谈得上教化!却不是将敌人的一时低头,看做教化的胜利,民间尚且知道打蛇不死反成仇,何况国与国之间!”

张玉书也是点了点头,他接受的并不是那种比较正统的儒家教育,这年头儒家其实比较式微,佛道盛行,张玉书从小看的书,更多的还是先秦诸子百家的一些理论,他更偏向的是荀子的理论,比较实际,不比孔子那般泛泛而谈,说起治国来,全是大道理,却没有一点切实可行的策略,因此,张玉书实际上是法家的信徒,因此,对于这种外圣内王的做法很是看不过眼,按他的想法,那就是死掉的敌人,才是最好的敌人!

张玉书开始跟裴宣谈起未来的事情,张玉书如今甚至还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地盘,已经开始对未来如何执政有了一定的想法,这时候跟裴宣说得眉飞色舞,裴宣来自后世信息爆炸的年代,那会儿就算是中学生也能在论坛上谈谈什么自由民主之类的事情,加上看过的史书也不少,这会儿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两人竟是在很多地方都是不谋而合,张玉书听得心潮澎湃,更生知己之感,不由说道:“阿宣,他日我为人主,你做我的丞相可好?”

裴宣一愣,张玉书对他这般看重,他自然是高兴的,只是他志不在此,因此却是摇了摇头,说道:“我性子散漫惯了,平常做个幕僚谋士尚可,真要是参政,只怕没两天就烦了,你还是饶了我吧!”

张玉书见裴宣拒绝得并不算坚决,心中还是有些念想,琢磨着日后多说几次,裴宣又是个吃软不吃硬的,回头自然能够如愿以偿,因此便不再多说,继续跟裴宣商量起,自己过些日子前往九江,应该如何立足,如何扩张的问题。

第70章 艰难地修复

在跟张玉书谈论起治国之道的时候,想到原著里面,寇仲觉得自己出身贫苦,懂得老百姓的苦难就觉得自己一定能做好,裴宣就觉得很搞笑。朱元璋还是出身贫苦呢,结果他做什么了,搞出来的事情,折腾得后来的皇帝差点没穷死,被大臣给几乎架空了,当然,也不排除明朝的皇帝本身也多半很奇葩的原因。可见,懂得民生疾苦,不代表能够解决民生疾苦。

张玉书在那里跟裴宣讨论着将来的制度,裴宣毕竟是来自后世,便跟他说起内阁,三省六部,又说到大军区轮换制度,详细的东西他记不清楚,但是大致的还是记得一些的,虽说说得很是零碎,不过,却已经让张玉书听得心旌动摇。直到裴宣一时想不到应该说什么了,张玉书犹自意犹未尽。

张玉书没有在裴家待多长时间,哪怕他官职不显,但是一个武将,跟文官走得太近,于人于己都不是什么好事,因此,在裴家用了一顿简单的午饭之后,便告辞离开了,他眼看着就要南下,接下来的事情还很多,哪怕九江就在龙虎山的势力范围内,他也不敢稍有疏忽大意,因此,这会儿还是得夹着尾巴做人,一天事情没定下来,一天就不能安心,因此,他从裴府出来之后,便琢磨着先去兵部将文书什么的先弄齐全了再说。

刚刚过了元宵节,张玉书便带着亲兵走马上任了,裴宣也就是在他走之前,跟裴爽一起请他吃了一顿践行酒,并且将从张果那里弄来的一些丹药塞给了他,只要不是当场就死了,这些丹药总能保住他这条命的。

而杨广却再一次准备誓师出征,说实话,折腾了这么多次,大家几乎没激情了,多半人的想法就是,早点打完早点算完,回头干自己的事情去。总而言之,这次的出征,完全是为了敷衍杨广,杨广毕竟威信尚存,大家也不好明着跟他对着干,只得阳奉阴违,私底下夹杂点私货也就是了。尤其,看如今杨广吝啬的样子,就算是打赢了高丽又如何,估摸着论功行赏也没什么指望,因此,比起前两次大家伙争着想要带兵建功立业的场景,这一次朝中的武将都有些心不在焉。

还在正月里面,花园里还带着一些残雪,因为院子里伺候的人都在忙着收拾东西,准备给裴宣出门的时候带上,裴宣懒得在院子里面添乱,干脆就在花园里面喝茶。

返回